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三山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55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7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
(2)实验室常用_____鉴别B和C。
(3)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请利用如图给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使用一次),用排水法测量化学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回答问题:

(1)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连接的先后顺序为_____(填字母);书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①待仪器A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后,立即将其投入试管A中.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上述几步操作中的先后顺序是_____.
(3)分析下列其中一实验步骤出现的状况(其他操作均正确),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低的是_____(填字母).
A 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好
B 装置A的试管中剩余部分产生的氢气
C 若试管A尚未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
D 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
(4)假设在0℃、l01kPa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将质量为M克的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收集并测量产生氢气体积为V毫升,计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填表达式).

3.计算题(共1题)

3.
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取6g生铁与10%的盐酸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盐酸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如图).说明:生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

(1)铁完全反应用去盐酸的质量为_____g.
(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流程题(共1题)

4.
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2)由于粗盐中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其流程如图2所示: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_____ (填离子符号)。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三种,除了氯化钠外,还有两种,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化学式_____、_____。

5.单选题(共7题)

5.
向盛有10g49%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5.6克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固体残留,t1时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a点是溶液,加入锌粉,有气体放出
B.b点时,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
C.c点时,烧杯中固体一定是铜
D.m=12.7
6.
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有错误的一组(  )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
A
蜡烛燃烧——放热反应
碳还原二氧化碳——吸热反应
B
三种可燃性气体——
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化学与安全
 
化学与能源
C
进入未开发的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
清理沼气池——用火把照明
D
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为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
 
A.AB.BC.CD.D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B.把干燥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盛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会变红
C.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D.焦炭可以通过下列反应还原出铁矿石中的铁:2Fe2O3+3C4Fe+3CO2
8.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将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一定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B.
C.D.
10.
现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氢氧化钠液质量为a﹣cg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MgC12+2NaOH=2NaCl+Mg(OH)2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bg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
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cg时,溶液呈中性
11.
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厨房中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
B.用稀硫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C.用稀盐酸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D.用AgNO3溶液鉴别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剩余废液中是否存在过量的盐酸

6.选择题(共2题)

12.

棉花原产于印度,耐旱、耐盐碱,喜光照。15世纪甲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下图为甲国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棉花原产于印度,耐旱、耐盐碱,喜光照。15世纪甲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下图为甲国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