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阶段测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51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19

1.推断题(共1题)

1.
右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F、H为气体,且H有刺激性气味。

(1)E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由反应②可知,在农业生产中施用铵态氮肥时应注意  
(4)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F转化为C的反应,名称为 ;工业生产中用F和H合成尿素,同时还生成一个氧化物,则此反应中F和H的质量比为    

2.综合题(共1题)

2.
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 = 1~5的整数)广泛应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产品等领域。为测定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并进行了3次实验:(不考虑稀盐酸挥发)
(查阅资料):
a、碳酸镁晶须受热分解,生成3种氧化物;
b、相对分子质量:[Mr(MgCO3)∶84、Mr(H2O)∶18、Mr(MgO)∶40、Mr(CO2)∶44]

(实验步骤)

②准确称取3.45g MgCO3·n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
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C装置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a,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a,
⑥准确称量C装置的质量(如右表);
⑦重复上述步骤;
⑧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A装置中盛放的溶液是    ,其目的是
(2)D装置的作用是
(3)计算碳酸镁晶须中的n值: (要有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
(4)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可以在B、C增加一个 装置以减少误差;
(5)下列选项中,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的是    ;偏小的是
①反应结束后,没有通空气;
②称量C装置前,没有通空气;
③没有A装置;
④没有D装置;
(6)为精确测定n的值,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称取13.8 g MgCO3·nH2O进行热重分析,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热重曲线示意图。则:

①t2℃时,剩余固体为     (填化学式);
②最终剩余的4.0 g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③碳酸镁晶须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选题(共10题)

3.
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
选项
归类
物质(或元素)
A
可燃性气体
氢气、一氧化碳、氧气
B
可溶性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
C
放热的化学反应
中和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D
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
碘、锌、硒、铁等
 
A.AB.BC.CD.D
4.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单质的化学式为N2B.生成的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11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D.图中所示有三种氧化物的分子
5.
山梨酸(C6H8O2)是一种安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山梨酸由碳和水组成
B. 山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g
C. 山梨酸中含有16个原子
D. 山梨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9﹕1﹕4
6.
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K2CO3溶液,然后再把CO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有效实施碳循环。“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资料:①吸收池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钾溶液所起的作用是:富集空气中的CO2,为合成甲醇提供CO2
B.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2CO3
C.通入高温水蒸气的作用是:加快CO2的逸出,以便及时为合成塔提供CO2
D.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
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用含有还原性铁粉的麦片补铁:2Fe + 6HCl=2FeCl3+ 3H2
C.用氢氧化钠处理含硫酸的废水:NaOH + H2SO4=Na2SO4+ H2O
D.正常的雨水显酸性:CO2+ H2O=H2CO3
8.
右图是A、B、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100g水溶解了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B.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9.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10.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下右图。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B点和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质量相等
D.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可证明盐酸已经过量
11.
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B.缺乏氧气
C.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缺乏可燃物
12.
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
A
CO2(HC1)
NaOH溶液
洗气
B
CaO(CaCO3
H2O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C
KNO3溶液(K2CO3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NaCl溶液(CaCl2
①Na₂CO3溶液
②稀盐酸
先加入过量试剂①,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试剂②
 
A.AB.BC.CD.D

4.选择题(共4题)

1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1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1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1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5.多选题(共1题)

17.
对于反应:X + 2 NaOH ="=" 2 Y + Cu(OH)2↓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X 只可能是CuCl2B.X 和Y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Y 中一定含有钠元素D.Y 可能是Na2SO4

6.填空题(共2题)

18.
利用海水(含氯化钠、氯化镁)处理含二氧化硫废气的方法如下:
Ⅰ.海水处理流程:

(1)写出生成Mg(OH)2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经操作a得到的Mg(OH)2沉淀需要洗净,为证明是否洗净,可取洗涤液少量,向其
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A.Na2CO3溶液B.石灰水C.硝酸银溶液

Ⅱ.处理二氧化硫流程:
(3)上图中最终得到“NaCl”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图中反应①、③、④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5)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     ,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时,将气体的发生装置由B改进为F,优点是
(4)有同学将用B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可能是 ,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5)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6)小亮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做了以下实验:右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通过实验,小亮同学可得出氨气的性质有  。(写一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