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每个字母各代表一种物质,每个箭头表示一个转换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已知常温下B为气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和E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且是由相同元素组成;A为黑色固体。

(1)写出B参与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2)E物质是 ,A可能是 。
(3)实现X→D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 (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4)写出E→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1)写出B参与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2)E物质是 ,A可能是 。
(3)实现X→D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 (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4)写出E→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在实验①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I.氢氧化铜在温度70℃—80℃时可分解生成氧化铜;
II.四羟基合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讨论)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
猜想二:氢氧化铜可在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
(实验探究)同学们用氢氧化铜粉末(其它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请填写表中空格。
(结论与反思)(1)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实验序号 | 滴加CuSO4溶液的量 | 实验现象 |
① | 第1~6滴 | 有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
② | 第7~9滴 |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 |
在实验①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I.氢氧化铜在温度70℃—80℃时可分解生成氧化铜;
II.四羟基合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讨论)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
猜想二:氢氧化铜可在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
(实验探究)同学们用氢氧化铜粉末(其它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请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序号 | 实验方法与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③ |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一错误 |
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结论与反思)(1)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0题)
6.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化学式可表示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青蒿素含有42个原子 B. 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C. 青蒿素中C、H、O的质量比是15:22:5 D. 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A. 青蒿素含有42个原子 B. 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C. 青蒿素中C、H、O的质量比是15:22:5 D. 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7.
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
8.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B.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
C.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
D.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
11.
下列各选项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用烧碱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
B.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干电池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C.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所以对人体用处不大;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 |
D.使用新能源,能减少酸雨产生;误食重金属盐,可立即服用蛋清或牛奶解毒 |
12.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
B.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
C.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阀门 |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
4.多选题- (共2题)
13.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锌片、铁片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
B.电解水 |
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D.用两份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均过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aO (CaCO3) | —— | 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 |
B | CO2气体(HCl) | 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 洗气、干燥 |
C | NaCl固体(BaSO4) | 水 | 溶解、过滤、蒸发 |
D | NaCl固体(MgCl2) | NaOH溶液 | 过滤、蒸发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1题)
15.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厨房里用洗涤精去除油污,这是利用洗涤精的 作用;下列厨房用品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体必须摄入适量的 元素。
(3)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小区下水道内往往存有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空气中的沼气遇到明火就可能会形成爆炸,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厨房里用洗涤精去除油污,这是利用洗涤精的 作用;下列厨房用品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2)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体必须摄入适量的 元素。
(3)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小区下水道内往往存有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空气中的沼气遇到明火就可能会形成爆炸,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