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有两种外观类似黄金的制品①Cu-Ag合金和②Cu-Zn合金,若实验室只提供一瓶稀硫酸和必要仪器。
(1)你认为能测出合金 (填序号)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取上述(1)中合金粉末20g放入烧杯中,加入5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烧
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9.8g。求: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②求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1)你认为能测出合金 (填序号)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取上述(1)中合金粉末20g放入烧杯中,加入5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烧
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9.8g。求: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②求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2.单选题- (共8题)
3.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能是2CO+O2点燃2CO2 |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D.反应中分子数目改变了 |
4.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B. 西达苯胺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
D. 西达苯胺中氮、氧元素质量比是7:4
A. 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B. 西达苯胺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
D. 西达苯胺中氮、氧元素质量比是7:4
9.
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区别烧碱和食盐 | 取固体加水,并测定溶液的温度 |
B |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 |
C | 区别羊毛和化纤布料 | 取样品燃烧,闻气味 |
D |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 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
A.A | B.B | C.C | D.D |
3.填空题- (共6题)
11.
“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3)甲醇(CH3OH)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设计的实验方法是 。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
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
12.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4.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
(1)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是我国为解决 (填“甲状腺肿大”、“贫血”或“骨质疏松”)而实施的项目。
(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请将下列脱氧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OH)2+O2+2 =4Fe(OH)3。
(4)运输汽油的槽罐车常有一条铁链子拖在地上,以防汽油燃烧爆炸,在此利用了铁的 性质。
(1)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是我国为解决 (填“甲状腺肿大”、“贫血”或“骨质疏松”)而实施的项目。
(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请将下列脱氧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OH)2+O2+2 =4Fe(OH)3。
(4)运输汽油的槽罐车常有一条铁链子拖在地上,以防汽油燃烧爆炸,在此利用了铁的 性质。
15.
已知氨气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铜,用下图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可以实现该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1)A中加入的物质是氯化铵和熟石灰,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装置的作用是 。
(3)实验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结束后向D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5)E中的气体是 。

(1)A中加入的物质是氯化铵和熟石灰,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装置的作用是 。
(3)实验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结束后向D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5)E中的气体是 。
4.实验题- (共1题)
16.
某学习小组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滴加酚酞试液,于是他们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酚酞试液,发现试液为无色。根据实验现象,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甲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 CaCl2;② CaCl2和HCl;③ 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丙同学取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搅拌。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在0-V1段中主要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甲同学的猜想中, (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1)学习小组结合图像,分析了丙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2)小组同学讨论分析,发现烧杯内溶液的pH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而发生改变,请你在下图中帮他们绘制出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pH的变化图像。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甲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 CaCl2;② CaCl2和HCl;③ 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丙同学取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搅拌。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在0-V1段中主要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甲同学的猜想中, (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1)学习小组结合图像,分析了丙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
(2)小组同学讨论分析,发现烧杯内溶液的pH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而发生改变,请你在下图中帮他们绘制出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pH的变化图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