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工业上炼铁常用的还原剂是_____;
(2)如果制取0.2氢气。理论上需要_____g9.8%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锌反应;
(3)验证铁比铜活泼,可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只要观察到_____现象,即可说明,该反应中Cu2+_____(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
(1)工业上炼铁常用的还原剂是_____;
(2)如果制取0.2氢气。理论上需要_____g9.8%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锌反应;
(3)验证铁比铜活泼,可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只要观察到_____现象,即可说明,该反应中Cu2+_____(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
2.简答题- (共2题)
2.
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溶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不变的条件下,将40℃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20℃时,将40克KNO3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还剩8.4克KNO3,则20℃时的KNO3溶解度为_____g。
(3)若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的方法是_____。

(1)在溶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不变的条件下,将40℃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20℃时,将40克KNO3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还剩8.4克KNO3,则20℃时的KNO3溶解度为_____g。
(3)若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的方法是_____。
3.
结合盐酸、硫酸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胃液中的酸是_____;
(2)两种酸中可以做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
(3)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稀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
(4)验证某白色沉淀是否含有BaCO3和BaSO4,可以选择_____。
(1)人体胃液中的酸是_____;
(2)两种酸中可以做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
(3)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稀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
(4)验证某白色沉淀是否含有BaCO3和BaSO4,可以选择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化学实验小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A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发现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取上层红色溶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
①加入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
②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发现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取上层红色溶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
①加入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
②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0题)
6.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一一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大 |
C.湖面上柳絮飘扬一一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
D.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一一分子间有间隙 |
8.
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下列关于白藜芦醇(C14H1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C. 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
D. 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个数比为14:1:4
A. 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C. 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
D. 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个数比为14:1:4
10.
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利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
C.生活中常用的合金、塑料、蚕丝等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CO2、臭氧等 |
11.
如图所示的4个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2.
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NH4NO3固体和NaCl固体 | 鉴别 | 各加入适量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
B | HNO3溶液(H2SO4) | 除杂 |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
C | NaOH溶液(Na2CO3) | 检验 | 滴加少量硫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D | NaNO3溶液AgNO3 | 除杂 | 加入适量的氯化钾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3题)
15.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图B是浓硫酸的稀释操作,甲中的液体是_____。
(3)图C实验,b中液体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
(4)图D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并振荡,塑料瓶变瘪,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

(1)图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图B是浓硫酸的稀释操作,甲中的液体是_____。
(3)图C实验,b中液体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
(4)图D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并振荡,塑料瓶变瘪,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
17.
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电解水,用________来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2)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除去水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常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
(4)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量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电解水,用________来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2)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除去水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常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
(4)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量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18.
有下列的装置和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图A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请指出图中错误的地方_____,改正时应该调节的螺丝是_____(选填“a”、“b”或“c”),装置改正后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用图甲测定产生的氧气的体积,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f(填写字母代号)。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O2,若要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应选用_____(从A至E选填序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
(4)B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时,可以随时控制的反应停止和发生。从E至H选择_____(填序号,夹持装置省略)也可以组装成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停止和发生的气体发生装置。用如图乙所示矿泉水瓶可以证明CO2能溶于水,其现象是_____,此时打开瓶盖,向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_____现象,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图A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请指出图中错误的地方_____,改正时应该调节的螺丝是_____(选填“a”、“b”或“c”),装置改正后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用图甲测定产生的氧气的体积,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f(填写字母代号)。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O2,若要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应选用_____(从A至E选填序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
(4)B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时,可以随时控制的反应停止和发生。从E至H选择_____(填序号,夹持装置省略)也可以组装成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停止和发生的气体发生装置。用如图乙所示矿泉水瓶可以证明CO2能溶于水,其现象是_____,此时打开瓶盖,向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_____现象,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