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王集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44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5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小云通过探究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CuO)、氧化铁(Fe2O3)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酸钾的熔点为356℃,常温下稳定,在400℃以上则分解产生氧气。酒精灯加热温度为400℃~500℃。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1
3.0g氯酸钾
460℃
2
3.0g氯酸钾和0.5g二氧化锰
248℃
3
3.0g氯酸钾和0.5g氧化铜
267℃
4
3.0g氯酸钾和Xg氧化铁
2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3的化学反应式:_____。
(2)小云从图1中选择该实验的最佳发生装置是_____。
(3)实验4中X的值应为_____,由实验_____与实验4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4)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小云绘出了部分如图2,请帮他完成该图。_____________
(结论)通过该实验探究中,得到的结论有_____(填序号)
A 化剂可降低反应温度
B 二氧化锰只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
C 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D 催化剂可改变产物的质量
E 三种催化剂中,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催化效果最好。
2.
某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①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②它们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查阅资料)
pH
2~3
4~6
7
8~9
10~11
12~14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紫红
浅紫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实验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实验2)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实验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将图2与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
(2)实验2证明了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其理由是_____,实验结束,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甘蓝汁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3中,b点的溶质为_____,c点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依据实验3获取的信息,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为_____。

2.流程题(共1题)

3.
碳酸亚铁(FeCO3)是制取补血剂的原料,以下是用黄铜矿废液[溶质成份为Fe2(SO43、CuSO4及H2SO4]为原料,制备碳酸亚铁并回收铜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已知:①Fe与Fe2(SO43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FeSO4②溶液B中只有一种溶质。
(1)步骤1中,试剂A为_____,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使废液中Fe2(SO43、CuSO4及H2SO4全部转化为_____;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之一是有红色固体析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操作a的名称:_____。
(3)步骤Ⅱ中,试剂C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等可溶性碳酸盐。
(4)步骤Ⅲ的目的是:除去“不溶物”中的另一种金属,回收得到纯净、干燥的铜。用化学方法回收铜的操作步骤为: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等酸、过滤、洗涤、干燥;回收铜的物理方法为_____。

3.计算题(共1题)

4.
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现将用2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与40盐酸混合(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55.6g,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请写出过程):

(1)青少年缺钙易出现的疾病是  
(2)该品牌补钙药剂每片含CaCO3的质量为多少?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4.单选题(共9题)

5.
10月16日至25日,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在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6.
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根玻璃棒靠近(不接触)如图,可观察到大量白烟.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这一过程仅发生物理变化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浓盐酸,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7.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备选答案不正确的是(  )
①碱的水溶性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②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盐酸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③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一定是有机物.④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或颜色的改变等明显现象.如果没有看到明显现象,说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⑤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A.只有①②③④B.只有①②④⑤C.只有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8.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的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碱溶液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则缓缓氧化一定引起自燃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D.化合物中的元素以化合态存在,则元素以化合态存在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9.
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白磷始终不燃烧
B.小气球变瘪
C.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性强弱
10.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
B.实验室用CO与 Fe2O3反应制取铁时,先通CO,再点燃酒精灯
C.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11.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都等于 60%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
C.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乙析出晶体比甲析出晶体多
12.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微粒,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3.
工业烟气脱硫就是将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除去,一种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吸收塔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能充分吸收SO2
B.沉淀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 +Ca(OH)2 =CaSO4↓+2NaOH
C.氧化室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D.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有利于节约成本

5.多选题(共1题)

14.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添加酒精
C.氧气验满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6.填空题(共1题)

15.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 O2;B KNO3;C KIO3;D 浓琉酸;E 生石灰;F 不锈钢;G 玻璃钢
(1)在防盗门表面喷漆,其防锈原理是隔绝___和H2O.
(2)钢筋混凝土、机动车轮胎和___均属于复合材料.
(3)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可使用___,因为它具有吸水性.
(4)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食盐中添加___能为人体补碘.

7.实验题(共1题)

16.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有关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C与B相比,其优点是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发生装置产生的氧气应从E的_____(填“b”或“c”)端进入;若将E中装满水,则氧气从_____(填“b”或“c”)端进。
(4)实验室用B装置还可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