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辽宁省抚顺市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41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3

1.计算题(共1题)

1.
取10克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50克,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样
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57.8克。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单选题(共10题)

2.
下列有关实验描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镁带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了
B.3g碳与1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5g二氧化碳
C.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
D.水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由此说明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
下列认识或说法正确的是
A.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以证明该物质一定含有CO32-
B. 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可以确定他们的活动性顺序
C. 采用加入过量的Cu(OH)2或CuO,可以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D. 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推理该物质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4.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的吸水性B.浓硫酸的腐蚀性
C.碳酸的不稳定性D.浓盐酸的挥发性
5.
某工厂生产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烧时产生绿色火焰,其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 ="=" 2CuO + O2+ 4X↑,推测X的化学式
A.N2OB.NO2C.N2OD.N2O5
6.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酸溶液:H2O 、HCl 、H2SO4
B.常见的黑色固体:CuO、MnO2、Fe3O4
C.常见的有还原性的物质:C 、CO 、O2
D.常见的氧化物:MgO KMnO4H2O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都能做干燥剂B.CH4、C2H5OH都能作燃料
C.Al(OH)3、NaOH都能治疗胃酸过多症D.CO2、SO2都是有毒气体
8.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二比方案一更方便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要求
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二氧化碳
清洗金属

表面油污

检验生石灰中

是否含有石灰石

区分矿泉水

和蒸馏水

方案一
通过NaOH溶液
用洗洁精洗涤
高温加热,再通入石灰水
加肥皂水
方案二
通过灼热木炭粉
用水清洗
滴加醋酸
蒸发结晶
 
A.AB.BC.CD.D
9.
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证明某无色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在样品中加入少量的酚酞溶液
B.除去铜粉中的铁粉:加入过量的CuSO4溶液、过滤
C.制取FeCl3溶液:在铁粉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
D.鉴别H2、CH4、CO三种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10.
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Fe2+、NO3-B.Fe2+、H+、 NO3-
C.Fe2+、Cu2+、 NO3-D.Fe2+、Cu2+、Ag+、NO3-
11.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气味
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pH值

3.填空题(共7题)

12.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B、C、D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由B元素和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E粒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 =_______,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
(4)F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原子序数Z >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族
13.
下图中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中两元素质量比为3:4;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位居第三;C有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H为黑色固体单质。(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_____,    E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B→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②③的基本类型相同,是_______。
(4)写出H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体现出D物质具有______性。
14.
下图A是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C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用来表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图________________(选填“B”或“C”);
(3)两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__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5.
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若甲可用于灭火。将甲通入石蕊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若甲是一种红棕色固体氧化物。
将甲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固体消失,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________;(填粒子符号)
(3)若甲含有4种元素且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向甲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明显现象,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
17.
有一白色固体X,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流程及现象记录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①实验现象确定白色固体X中一定没有__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产生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色固体X中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白色固体X转化成氯化钠固体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
(2)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a中应加入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A装置还可以制取______气体,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利用装置B、C组合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水变__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资料:
①乙炔(C2H2)又名电石气,由固体CaC2(俗称电石)与水反应制得。反应较为剧烈。
②乙炔(C2H2)无色无味气体,常常因含杂质H2S、PH3等气体而有特殊的臭味。乙炔微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稍小。
实验室制取乙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且有一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