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经济技术开区2018届九年级3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40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3

1.计算题(共2题)

1.
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NaOH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科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取15克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③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95
65 
 140.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下列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_。
A.钠元素    B.碳元素    C.钡元素   D.氧元素
(2)反应共生成沉淀________克
(3)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
柠檬酸(C6H8O7)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用棉花蘸取柠檬酸溶液,擦洗杯子内的茶渍。
柠檬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

2.流程题(共1题)

3.
碳酸亚铁(FeCO3)是生产补血剂的原料.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利用铁矿烧渣(主要成分是Fe2O3、FeO和泥沙等)制取碳酸亚铁的实验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和__.
(2)滤液Ⅰ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Fe2+、__  (填离子符号).
(3)滤液Ⅰ中加入铁粉后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__;②Fe+H2SO4=FeSO4+H2↑.
(4)“调节滤液Ⅱ的pH”的操作用__测定加入氨水后溶液的pH.
(5)加入碳酸铵得到碳酸亚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

3.简答题(共2题)

4.
2018年2月1日17时许,蚌埠市公安局淮上分局沫河口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沫河口镇某浴池内发生一起意外剧毒物中毒死亡事故,造成一老人当场死亡,一男子和两名孩童中毒,送医接受治疗。经查,当日下午,该浴池老板的两个儿子在屋里玩耍,将清洁卫生用的洁厕灵和84消毒液倒在了盆中,被搓背的小王(化名)发现后制止,然后3人均产生不适,被送往医院治疗。李老汉(化名)过来清理盆中的混合水,在泼洒的过程中,冒出一股刺鼻烟雾被吸入体内,当时感觉嗓子不舒服没在意,过了一会则昏迷倒地,发现已死亡。医院诊断证明李老汉死于氯气中毒,而罪魁祸首就是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两者混合后会产生氯气,而李老汉由于吸入氯气过多,导致死亡。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盐酸(HCl);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二者结合,产生氯气,氯化钠和水。
⑴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⑵标出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⑶下列物质可以鉴别洁厕灵和84消毒液的选项为____________
A . 紫色石蕊 B  .  Fe C .  Fe2O3    D .Na2CO3 溶液
5.
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

(1)若A中盛放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B中盛放二氧化碳气体,C中盛放稀盐酸。将分液漏斗中的浓氢氧化钠注入B中,此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K,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中盛放足量的________,B中盛放蒸馏水,C中盛放某红色溶液。打开止水夹K,将A中物质滴入B中充分接触后,可观察到B中液体进入C中,C中红色溶液变成无色。C中盛放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6.
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俗名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作为稳定剂。已知①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②硅酸镁不溶于水。
(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______。
A.鱼池供氧剂B.消毒剂C.干燥剂D.漂白剂
(2)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判断样品中_________有硅酸镁。(填写“可能”或“一定”)
(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
限选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
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振荡后静置。
________________ 。
步骤3:取少量步骤2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有MgSO4
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没有MgSO4
 

5.单选题(共9题)

7.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
对下面几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CH4 ②SO2 ③MgO ④Ba(NO3)2 ⑤HNO3 ⑥NaHCO3
A.②③⑤属于氧化物B.⑤⑥属于酸C.④⑥属于盐D.①⑥属于有机物
9.
“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道管,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不仅让老百姓免去了烧煤、烧柴和换煤气罐的麻烦,而且对改善环境质量意义重大。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面对甲烷化学式(CH4)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甲烷是一种有机物
B.甲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甲烷分子中含有碳、氢两种原子
D.甲烷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
10.
向一定质量的Fe(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液M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滤液M中一定有Zn2+ B. 滤渣N中一定有Ag
C. 滤液M的颜色呈浅绿色 D. 滤渣N的质量可能小于原锌粉的质量
11.
下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M状态下的KNO3溶液65g,若要将该溶液经过处理后,刚好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在t2℃时,将65g溶液倒出去32.5g
B.将65g溶液蒸发掉32.5g的水,再冷却到t2
C.在t2℃时,向65g溶液中加入15g KNO3固体并充分溶解
D.将65g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
12.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①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②农业上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③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④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用水清洗。⑤卤水点制豆腐。⑥84消毒液漂白织物。
A.③④B.②③C.②④D.⑤⑥
13.
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X 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下列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B.氯化钠可能存在
C.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D.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1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分离CaO与CaCO3固体混合物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B
 鉴别Na2CO3 溶液和NaOH溶液
 分别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C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D
 检验Na2CO3溶液中含有NaOH
 加入足量Ba(OH)2溶液,再滴加酚酞
 
A.AB.BC.CD.D
15.
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 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不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6.选择题(共1题)

1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

7.填空题(共2题)

17.
读识下面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____________; (2)氧化物__________;
(3)含有三种元素的酸_____; (4)含有四种元素的盐_________.
18.
亚硫酸铵(NH4)2SO3是一种铵盐,溶于水,根据亚硫酸铵的化学式:
(1)亚硫酸根的符号________;
(2)NH4的名称________;
(3)标出(NH4)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4)写出硝酸铵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两种离子的符号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