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40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3

1.综合题(共1题)

1.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发前景远大。
(1)海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洋中获取的矿物质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所得到的母液是当时温度下氯化钠的___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卤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反应序号)。
(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侯氏制碱法”,是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析出可用作肥料的NH4Cl。NH4Cl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 ℃时,NH4Cl的溶解度___________NaCl的溶解度(填写“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②若把t1 ℃时NH4Cl和NaCl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剩余),均升温到t2 ℃,则t2 ℃时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③已知t1 ℃时,NH4Cl的溶解度为36 g;t2 ℃时,NH4Cl的溶解度为60 g。在t1 ℃时,向盛有200 g水的烧杯中加入90 g NH4Cl固体,充分溶解,然后使烧杯内物质缓慢升温至t2 ℃,则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实验室里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 :全部是NaOH; 猜想 Ⅱ :全部是Na2CO3; 猜想 Ⅲ :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样品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适量Ca(OH)2溶液,现象是________白色沉淀产生(选填“有”或“无”之一)。得出结论:猜想 Ⅰ 不成立。
(2)乙同学取样品,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变红色。得出结论:猜想Ⅱ不成立。你认为乙同学得出的结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称取13g该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200g 9.8% 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此时所得烧杯内溶液的质量为208.6g,pH约为1。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②所取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3.推断题(共1题)

3.
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CuSO4、FeCl3、NaNO3、 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1)红褐色沉淀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2)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③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在滤液G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共有________种。
(5)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0题)

4.
下列各变化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酸雨腐蚀文物古迹B.木材制成桌椅
C.用赤铁矿石炼铁D.金属制品发生锈蚀
5.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7:24D.图示中x的值为2
6.
下图为甲、乙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粒子甲不显电性,粒子乙带正电荷
B.甲、乙粒子代表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C.乙粒子比甲粒子的化学性质稳定
D.粒子乙是阳离子,粒子甲容易形成阴离子
7.
将a g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3和Cu(NO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
B.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C.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
D.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四种金属阳离子
8.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A.N2(O2)—— 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
B.铜粉(CuO)—— 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
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CaCl2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9.
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酚酞试液、稀硫酸、稀盐酸、Ba(OH)2溶液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等量的三份该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Fe(OH)3固体、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三种物质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则该无色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物质
Fe(OH)3固体
BaCl2溶液
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
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出现白色沉淀
产生无色气体
 
A.酚酞试液B.稀硫酸C.稀盐酸D.Ba(OH)2溶液
10.
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CaCO3和K2CO3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50 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60.3 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是
A.3.9gB.4gC.7.9 gD.16.9g
11.
关注食品安全,心系国计民生。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铁锅,可预防缺铁性贫血B.用化工染料浸泡包裹粽子的粽叶
C.种植西瓜过量使用膨大剂和增甜剂D.用剧毒农药杀灭韭菜根部的害虫
12.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止SO2污染B.大力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回收利用D.把废旧电池、电瓶埋入土中,防止重金属污染
1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其放在烧杯中称量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C.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5.填空题(共3题)

14.
构建安全体系,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国计民生。
(1)据报道,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在豆芽上喷洒适量“速长王”,即 4-氯苯氧乙酸钠(化学式:C8H6O3ClNa)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在4-氯苯氧乙酸钠中,所含非金属元素共有____________种。
(2)在日常生活中,隔夜的剩菜中亚硝酸钠(NaNO2)的含量会增加,地沟油、霉变花生中都含有黄曲霉素(C17H12O6),而烧烤中苯并芘(C20H12)的含量也很高,常食用上述物质会危害身体健康。
① 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② 在苯并芘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公共场合禁止吸烟已经成为共识。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C10H14N2)、焦油、汞、铅等,都会影响吸烟者的健康,也给被动吸烟的人带来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A、B、C、D之一)
①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②焦油能诱发细胞病变 ③在尼古丁中氮元素的含量最高
④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 ⑤汞和铅属于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⑤
15.
按要求从硫酸、一氧化碳、氢氧化镁、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钠、氢氧化钠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________________;
(2)一种不稳定的酸________________;
(3)俗称“纯碱”的盐__________________;
(4)一种难溶性的碱________________。
16.
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17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Wastewater”(废水)。为了解本地的水资源质量状况,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学校附近的水资源展开调查。
(1)某实验小组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学校附近的人工湖中取了水样,加入明矾溶液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其中,明矾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为了鉴别蒸馏水和矿泉水,在两种水样中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_____________。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净化后的水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100g,其他操作均正确,在装瓶过程中,不慎洒出少许,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填“偏小” “不变”或 “偏大”之一)。
(4)“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不相符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②洗衣、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③水龙头滴水,置之不理   ④关停一些污染大、用水量大、产能低的工厂

6.实验题(共1题)

17.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他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一瓶干燥的不含HCl气体的二氧化碳。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___ → ___ → ___ → 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若将二氧化碳通入大量的新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有机物(CxHy)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有机物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该装置中,洗气瓶B1、B2都吸收水分,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仪器E的玻璃管中有机物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D质量增加ag,仪器B2的质量增加b g,则在该有机物试样组成中x : y = ________(计算结果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