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为黑色固体,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B、E、G属于单质,A、C、D、Y都是氧化物, F、G为常见的物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F溶液呈浅绿色,则所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1)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F溶液呈浅绿色,则所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体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①Fe、②Fe2O3、③FeCl3、④C四种物质。
[猜想分析]
①影响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②不可能含有氯化铁,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③一定含有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①验证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所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②检验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铁钉在食盐水中比在纯水中生锈快。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体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①Fe、②Fe2O3、③FeCl3、④C四种物质。
[猜想分析]
①影响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②不可能含有氯化铁,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③一定含有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①验证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所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②检验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铁钉在食盐水中比在纯水中生锈快。
3.单选题- (共11题)
4.
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H3OH):
CO2+3H2
CH3OH+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CO2+3H2

A.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 B.钌-膦铬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
C.氢原子的数目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 D.生成物均为有机化合物 |
5.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 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30 | 20 | 8 | 14 |
反应后的质量/g | x | y | 0 | 10 |
A.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1 | B.x+y=62 |
C.x的取值范围必须是0≤x≤30 | D.当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10.
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某同学对下面图表资料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
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能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
C.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可以查找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
D.根据液体密度数据表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 |
11.
分析、类比和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分析、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D.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
12.
下列对“化学与生活”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缺碘可能会导致人体的甲状腺肿大 |
B.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
C.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
D.尿素[CO(NH2)2]是一种化学肥料,含有氮元素,它属于氮肥 |
13.
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酒精燃烧消耗了空气,氧气不充足,手帕不会燃烧 |
B.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 |
C.手帕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
D.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4题)
15.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____________相同;
(2)我还找到以下规律: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
(3)画出表中空格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____________相同;
(2)我还找到以下规律: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
(3)画出表中空格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6.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E.小苏打 F.一氧化碳 G.干冰 H.碳酸钠
(1)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_______;(2)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__;
(3)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_;(4)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_。
A.烧碱 | B.盐酸 | C.煤 | D.氢氧化钙 |
(1)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_______;(2)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__;
(3)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_;(4)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_。
17.
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 g;
(2)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_____碳酸钠的溶解度(填写“>”、“<”或“=”);
(3)如图所示,3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30℃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是下面的_____(填字母序号);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4)10℃时,______(填“能”或“不能”)配制10%的碳酸钠溶液。

(1)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 g;
(2)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_____碳酸钠的溶解度(填写“>”、“<”或“=”);
(3)如图所示,3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30℃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是下面的_____(填字母序号);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4)10℃时,______(填“能”或“不能”)配制10%的碳酸钠溶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