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同学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消毒液。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3.8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3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若取一定量的瓶内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1000g,需加入水的质量。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若取一定量的瓶内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1000g,需加入水的质量。
2.单选题- (共14题)
3.
在化学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很重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排水集气法: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
B.复分解反应条件之一:生成物中有气体(气泡)产生 |
C.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少量盐酸:向溶液中加入石灰石粉末至不再产生气泡即可 |
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气管伸入水中,手握容器外壁,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好 |
5.
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
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图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关于
和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
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
C.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变成Cl−,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
D.属于同种元素 |
6.
2017年3月,兰州大学景欢旺教授团队实现了由CO2在水中直接制备甲醇(化学式为CH3OH)和乙醇(化学式为C2H5OH)的人工合成,并放出氧气,将太阳能转化为醇类碳基能源分子。下列关于甲醇和乙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醇和乙醇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甲醇多14 |
C.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
D.甲醇和乙醇充分燃烧都生成CO2和H2O |
7.
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C.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 |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
8.
下列变化前后的数据关系符合a<b的是( )
A.一瓶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b% |
B.一瓶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b% |
C.酒精和水混合前的体积之和为amL,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bmL |
D.一根光亮的铁钉质量为ag,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质量为bg |
9.
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保护水资源要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
B.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
C.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
D.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一样,所以化学性质也一样 |
1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 |
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
13.
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SO2溶于水会形成酸雨。用NaOH、Na2SO3溶液可将90%以上的SO2吸收,涉及的反应有: ①2NaOH+SO2═Na2SO3+H2O ②Na2SO3+SO2+H2O ═2NaHSO3 ③NaHSO3+NaOH═Na2SO3+H2O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NaHSO3属于酸 |
B.吸收SO2的过程中,Na2SO3可循环使用 |
C.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
D.反应①说明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15.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
B.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
C.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
3.填空题- (共7题)
16.
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
(2)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如图描述的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硝酸(HNO3)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一种常见物质,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性,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_________(填化学符号);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和一种常见液体以及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所以常将浓硝酸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且放置于阴暗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
(2)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如图描述的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硝酸(HNO3)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一种常见物质,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性,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_________(填化学符号);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和一种常见液体以及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所以常将浓硝酸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且放置于阴暗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填序号)。
(2)为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丽丽和强强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都达到了实验目的。他们所用的试剂有锌片、铁片、铜片、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方案如下:
①方案一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案二中选择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③军军同学又设计了一个新的方案,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一种溶液中,该溶液中的溶质在物质分类上和前两位同学所用的试剂不同,他选择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填序号)。
A.铂金饰品 | B.铁锅 | C.铜导线 | D.铝合金门窗 |
实验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
实验操作 | 一种金属放入两种溶液中![]() | 两种金属同时放入一种溶液中![]() |
②方案二中选择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③军军同学又设计了一个新的方案,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一种溶液中,该溶液中的溶质在物质分类上和前两位同学所用的试剂不同,他选择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以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洗剂,其名称及有效成分如下表:
(1)“洁厕灵”可以清除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会发生如下反应:2HCl+NaClO═X+H2O+Cl2↑,对人体造成伤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物质X由离子构成
②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③“洁厕灵”能用于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④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物质是氯气
(3)“污渍爆炸盐”溶于水,生成Na2CO3和H2O2,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氧彩漂”可用于漂洗衣物、杀菌消毒等,原因是其有效成分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过氧基”(—O—O—)。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__(填序号)。
清洗剂的名称 | 洁厕灵 | “84”消毒液 | 污渍爆炸盐 | 活氧彩漂 |
有效成分 | 盐酸 | NaClO | 过碳酸钠 | 过氧化氢 |
(1)“洁厕灵”可以清除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会发生如下反应:2HCl+NaClO═X+H2O+Cl2↑,对人体造成伤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物质X由离子构成
②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③“洁厕灵”能用于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④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物质是氯气
(3)“污渍爆炸盐”溶于水,生成Na2CO3和H2O2,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氧彩漂”可用于漂洗衣物、杀菌消毒等,原因是其有效成分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过氧基”(—O—O—)。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9.
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________(填步骤名称)⑤装瓶,贴标签。
(2)实验过程中除缺少细口瓶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3)为了达到本实验目的,应用 _____________(填“10”、“50”或“100”)mL量筒量取本实验所需的水倒入烧杯中。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红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已知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0g,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2.6g,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在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________(填步骤名称)⑤装瓶,贴标签。
(2)实验过程中除缺少细口瓶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3)为了达到本实验目的,应用 _____________(填“10”、“50”或“100”)mL量筒量取本实验所需的水倒入烧杯中。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红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已知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0g,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2.6g,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在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0.
下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稀硫酸与不同的物质反应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所使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③处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处所使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③处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为研究酸的性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刚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纯锌粒和粗锌粒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刚仔细观察后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通过查阅资料小刚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他猜想可能是粗锌粒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为了验证小刚的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_____(填序号)。
A 盐酸 B 氯化铜 C 氯化钠 D 氯化钙
(3)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第(2)问的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纯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小刚想通过用ag的粗锌粒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来计算粗锌粒的纯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虚线框中应接入图2中的_____(填序号),集气瓶上方残留的空气_____(填“会”或“不会”)对氢气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小刚实验过程中共收集到VmL的氢气(氢气的密度为ρg/L),则该粗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a、ρ、V表示)。

(1)小刚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纯锌粒和粗锌粒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刚仔细观察后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通过查阅资料小刚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他猜想可能是粗锌粒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为了验证小刚的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_____(填序号)。
A 盐酸 B 氯化铜 C 氯化钠 D 氯化钙
(3)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第(2)问的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纯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小刚想通过用ag的粗锌粒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来计算粗锌粒的纯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虚线框中应接入图2中的_____(填序号),集气瓶上方残留的空气_____(填“会”或“不会”)对氢气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小刚实验过程中共收集到VmL的氢气(氢气的密度为ρg/L),则该粗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a、ρ、V表示)。
22.
为了验证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某小组的学生将要进行以下几个实验:

(1)实验一:此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取少量Ca(OH)2固体与过量的稀盐酸混合,观察现象,该实验仍不可行。经过讨论后,如图所示的改进使实验成功,即常温下向实验二的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观察固体是否全部消失;
(3)实验三:该方案可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达到同样的目的,还可以向一定量的C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滴加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一:此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取少量Ca(OH)2固体与过量的稀盐酸混合,观察现象,该实验仍不可行。经过讨论后,如图所示的改进使实验成功,即常温下向实验二的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观察固体是否全部消失;
(3)实验三:该方案可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达到同样的目的,还可以向一定量的C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滴加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