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7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38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6

1.计算题(共1题)

1.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工业废水(溶质为HCl、NaCl)中的HCl含量进行测定,甲、乙两位同学各提供不同的测定方法:

(1)甲同学:酸碱中和法
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上图所示,求废水中HCl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2)乙同学:沉淀法
改用AgNO3溶液代替NaOH溶液,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来确定废水中HCl的质量分数,你认为结果将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单选题(共8题)

2.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B.干冰升华
C.品红扩散D.蜡烛燃烧
3.
下列化学用语与意义对应不相符的是(  )
A.O2:一个氧分子B.4H:4个氢原子
C.SiO2:二氧化硅D.Mg2+: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
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g
B. 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3:16
C. 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1.6%
D. 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5.
下列各组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用途不一致的是(  )
序号
俗称
化学式
用途
A
生石灰
CaO
做干燥剂
B
干冰
CO2
人工降雨
C
纯碱
NaOH
治疗胃酸过多
D
小苏打
NaHCO3
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
 
A.AB.BC.CD.D
6.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原子种类不变
7.
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稀硫酸除铁锈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D.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8.
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9.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燃着的木条
B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
升高温度
C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稀盐酸
D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稀硫酸
 
A.AB.BC.CD.D

3.填空题(共3题)

10.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家庭炒菜用的铁锅手柄是用________(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做的。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的锌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4)氯化钠俗称食盐。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钠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

(5)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Al(NO3)3溶液 B.Fe(NO3)2溶液 C.Cu(NO3)2溶液
11.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
(2)t2℃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12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将等质量b和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b_____c(填“<”、“>”或“=”)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_____)
A.a>b>cB.c>b>aC.b>a=cD.b>a>c
(5)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纯得到a。
12.
化学实验室有A、B、C、D四瓶无色透明溶液,它们分别是Na2CO3(pH>7)、Ca(OH)2、酚酞、HCl中的一种。为了区分它们,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Ⅰ.用滴管吸取A分别滴入装有少量B、C、D溶液的三支试管中,观察到D有气泡产生,其余无明显现象。
Ⅱ.用滴管吸取B分别滴入装有少量A、C、D溶液的另外三支试管中, C、D均显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当B滴入C中显红色后,再将A逐滴滴入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用滴管吸取C滴入到装有少量D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上述四种无色溶液相互混合后,用pH试纸测得混合后的溶液的pH<7,则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酚酞除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