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35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11/13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小明同学在“金属拓展阅读”活动中了解到:金属钠在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教师结合小明已有知识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金属钠一般存放在煤油中或用石蜡封存,煤油的密度为0.8g/mL。
(1)问题:采取上述保存金属钠的方法中,煤油或石蜡的作用是     

(2)实验过程
 
操作
现象及解释

打开止水夹a及分液漏斗活塞,待液体充满大试管后,关闭止水夹a及分液漏斗活塞。
液体分层,钠熔成银白色小球,在液体分层的界面上方跳动,产生大量气泡,下层溶液变成红色,并逐渐被压入B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写出一点即可)

打开止水夹b,待B中部分溶液进入C中,迅速关闭止水夹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打开止水夹c。
 
溶液红色消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导管尖嘴处,打开止水夹a;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A中气体为氢气。
 
(3)反思分析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结束,C中溶液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写出所有可能)     

2.计算题(共1题)

2.
某小组同学将100 g稀盐酸加入到25 g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样品中,使之恰好完全反应,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CO2的溶解忽略不计),计算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单选题(共11题)

3.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B.铁C.氧D.硅
4.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 从b端通入氮气
② 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 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 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③①②D.④③①②③
5.
下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可行的是
A.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下游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D.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
6.
要配制100 g 5%的NaCl溶液,用到的主要仪器是
A.托盘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B.托盘天平、量筒、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试管、玻璃棒
D.托盘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7.
已知:Na2O + H2O = 2NaOH,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多,溶液的质量减少
B.溶质质量增多,溶液的质量增加
C.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8.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 干冰CO2 B. 熟石灰Ca(OH)2 C. 纯碱NaOH     D. 小苏打NaHCO3
9.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稀盐酸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向pH=2的稀硫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10.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11.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杯B.木桶C.纯棉毛巾D.涤纶制成的航天服
12.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B.点燃酒精灯C.检查气密性D.蒸发食盐水
13.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三瓶气体的是
A.插入燃着的木条B.观察气体颜色
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石灰水

4.选择题(共6题)

14.

小华升入中学后发现自己身上发生了很多变化。

变化1:小华的个头长高了,不但喉结突出,脸上还长了黑乎乎的胡须。

变化2:小华总觉得自己长大了,做起事来我行我素,还觉得爸爸妈妈的话“真烦人”。

变化3:小华开始喜欢关注社会热点,并经常与同学一起讨论。

变化4:小华近来的情绪总是大起大落,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不知道该怎样解决。

15.

下列对尊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

①尊重是信任的前提                        ②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

③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        ④尊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16.

古语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说(    )

17.

言而无信的危害有(    )

①能够保证事业的成功                   ②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③失信于人,产生信任危机           ④一旦被人识破,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18.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9.

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要注意把握分寸,还要注意和对方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也是一种(    )

5.填空题(共4题)

20.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下图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导热性、导电性和______________。

铁锅   铜导线     铝箔
(2)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A     B C D
(3)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将带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并有气泡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锌和铁,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_;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偏向的一侧的烧杯中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21.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氧气、汞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
(2)如图所示的2个实验,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通过B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3)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A
B
C
D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和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②4种物质中D属于单质    ③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⑤生成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7.
22.
燃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
(1)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__ __、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因为化石燃料资源有限,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潮汐能、地热能、__  __等新能源。
(2)家庭燃气热水器上常标注“燃气热水器切勿安装于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标注此标识的原因是__ _ ;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 _
(3)很多新型汽车使用铅酸蓄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来源,避免了尾气的排放。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若用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    g。
23.
化学实验室有A~E五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化学小组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对五种溶液进行鉴别。
I.将A分别滴入到B、C、D、E中,B中有气泡冒出,其他均无明显现象。
II.将B分别滴入到C、D、E中,E中有白色浑浊现象,其他均无明显现象。
结合以上实验现象,完成以下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E
(2)产生白色浑浊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对还没有确定的液体,下列几种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分别通入CO2
②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③分别通入CO2,再滴加足量稀硫酸
③分别滴加少量稀盐酸,再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