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灰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__________,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右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氧化铜与水调和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__________,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右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氧化铜与水调和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2.单选题- (共4题)
2.
2015年3月13日下午,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正在甘蔗地里作业的无辜平民5人死亡8人受伤,部分民房等财产受损。事后中方迅速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与化学有关的是
A.研究此次事件的政治目的 |
B.研究缅甸军机飞行路线和投炸弹的地点 |
C.研究炸弹碎片成分以便确定炸弹来源 |
D.统计此次事件的财产损失 |
4.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 |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
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健康饮食强调食用的“绿色食品”,指的是绿颜色的食品 |
B.篝火晚会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能使燃烧更旺 |
C.自行车支架上刷上油漆既美观又能防止钢铁生锈 |
D.对人体健康而言,铅、镉、汞等是有害元素 |
3.填空题- (共4题)
6.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 。
(2)若将装置A和D(药品为高锰酸钾)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中装置D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请按照气流流动(开始到末尾)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 。

(1)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 。
(2)若将装置A和D(药品为高锰酸钾)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中装置D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请按照气流流动(开始到末尾)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 。
7.
(1)下图是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P 点的含义是 。
②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③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④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序号)。
(2)根据下表回答:
①BaCO3的溶解性 。从上表中找出一种不溶碱 (填化学式)。
②Zn(NO3)2、BaCl2两种溶液能不能发生反应? (填:能”或“不能”)
③利用上表写一个有氢氧化铜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①P 点的含义是 。
②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③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④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序号)。
|
(2)根据下表回答:
| OH- | NO3- | Cl- | SO42- | CO32- |
H+ | | 溶、挥 | 溶、挥 | 溶 | 溶、挥 |
Na+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Ca2+ | 微溶 | 溶 | 溶 | 微溶 | 不溶 |
Cu2+ | 不溶 | 溶 | 溶 | 溶 | 不溶 |
Ba2+ | 溶 | 溶 | 溶 | 不溶 | 不溶 |
Zn2+ | 不溶 | 溶 | 溶 | 溶 | 不溶 |
①BaCO3的溶解性 。从上表中找出一种不溶碱 (填化学式)。
②Zn(NO3)2、BaCl2两种溶液能不能发生反应? (填:能”或“不能”)
③利用上表写一个有氢氧化铜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
8.
有下列物质:氯化钠、氮气、氖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盐酸,请选用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
(2)属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的是 ;
(3)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4)光合作用中消耗的气体是 。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
(2)属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的是 ;
(3)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4)光合作用中消耗的气体是 。
9.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在家中泡茶时,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
(2)下列物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3)误食重金属盐BaCl2可通过喝大量豆浆的方法解毒。你认为饮用下列物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是 (填字母)。
(1)在家中泡茶时,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
(2)下列物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3)误食重金属盐BaCl2可通过喝大量豆浆的方法解毒。你认为饮用下列物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是 (填字母)。
|
4.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