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25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6/30

1.单选题(共10题)

1.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白磷自燃C.石蜡熔化D.洁厕剂除垢
2.
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氢气B.二氧化硫C.氧气D.二氧化碳
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4.
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2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FeS2
B.FeS2是由铁元素和硫元素组成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SO2中的硫、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2
5.
下表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这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物质

C
Na2CO3
Ca(OH)2
Fe

O2
Ca(OH)2
HCl
HCl

CuO
NaCl
CO2
CuCl2

CO
H2SO4
NaOH
NaOH
 
A.AB.BC.CD.D
6.
偏钛酸钡(BaTiO3)因其显著地“压电效应”而广泛的应用于超声波发生装置中。已知偏钛酸钡中Ba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 4
7.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CO2验满     B. 收集O2
C. 滴加液体   D. 测溶液pH
8.
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一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D.化肥硫酸铵不能和熟石灰混放或混用——硫酸铵和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9.
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电解水得到H2和O2,可知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一样,所以化学性质也一样
C.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D.KMnO4、NaCl、汽油加入一定量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二氧化锰可以做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C、H2、CO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2.选择题(共3题)

11.下列变化中,都属于物理变化的一组是(   )
12.有两条直线a、b都和直线c平行,直线a和b(   )
13.有两条直线a、b都和直线c平行,直线a和b(   )

3.多选题(共2题)

14.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1
鉴别试剂2
A
稀盐酸和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碳酸钠溶液
B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熟石灰

C
氯化铵和氯化钾
硝酸银溶液
熟石灰
D
氧气、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澄清石灰水
 
A.AB.BC.CD.D
15.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g.
③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A.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B.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
C.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4.4g

4.填空题(共6题)

16.
(7)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1)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

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在氨气,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化学式)。工业制镁的一种原理是氧化镁和硅和氧化钙在真空环境下加热至1600℃反应生成镁单质和硅酸钙(Ca2SiO4)。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抽走容器中的空气对反应有促进作用,且能防止空气中的物质与Mg反应使产品混有 (填化学式).
17.
(8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可选择图中的 装置(填字母)。进行此实验,加试剂前,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
(2)写出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氢气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可选择图中的 装置(填字母)。为了确定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CaCl2,张林同学向溶液中滴加少许Na2CO3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你推测是 (填物质名称)的干扰。
(4)如果氧气不足,乙醇燃烧还可能生成CO。若乙醇燃烧产物中的CO和CO2的总质量为25.2g,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5,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是 g。
18.
(3分)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请计算:
(1)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2)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50 t纯度为80%尿素,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
19.
(7分)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下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 (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现配制100k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 kg;
(3)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l.09g/cm3),配制50g质曼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质量分数12%的氯化钠溶液 mL(计算结果精确到0.l),需要水 mL(水的密度为1g/cm3)。
(4)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g,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0.
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小强用下列方法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他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铁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则A是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另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来鉴别:若pH____7,则溶液为________(填名称)
(4)他还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能鉴别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 锌 B 硫酸铜溶液 C 硝酸钠溶液 D 酚酞试液
21.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C和F都是无色气体,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1)F的化学式为 ,C的化学式  
(2)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与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