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17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5/30

1.计算题(共2题)

1.
取含Na2CO3和NaCl的样品34g放在烧杯中并加入稀盐酸146g,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175.6g。
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
钛(Ti)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

计算:要制得96g钛,需要镁的质量。

2.单选题(共6题)

3.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4.
下列物质燃烧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
5.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减小的是
A.石灰水B.石灰石C.浓盐酸D.浓硫酸
6.
下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呈碱性的是
A.猕猴桃B.醋C.纯牛奶D.苏打水
7.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氮肥的是    
A.K2SO4B.CO(NH2)2C.K2CO3D.Ca(H2PO4)2
8.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过滤

3.选择题(共12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马上终止了斯大林对西方的进攻性政策,并劝告中囯尝试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中共中央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将其具体化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囯家迅速增多,中国代表开始出現在各种亚非囯家会议上,美国对中囯的外交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題解析》

材料二  1973年2月17日,***与基辛格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说:过去中美两国是敌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并且还在增长,今天我们应当搞一条橫线,从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欧洲,这样“可以共同对付一个混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三  中囯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囯际问題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囯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邓小平文选》《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題》(1990年12月24日)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马上终止了斯大林对西方的进攻性政策,并劝告中囯尝试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中共中央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将其具体化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囯家迅速增多,中国代表开始出現在各种亚非囯家会议上,美国对中囯的外交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題解析》

材料二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与基辛格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毛泽东说:过去中美两国是敌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并且还在增长,今天我们应当搞一条橫线,从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欧洲,这样“可以共同对付一个混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三  中囯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囯际问題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囯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邓小平文选》《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題》(1990年12月24日)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马上终止了斯大林对西方的进攻性政策,并劝告中囯尝试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中共中央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将其具体化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囯家迅速增多,中国代表开始出現在各种亚非囯家会议上,美国对中囯的外交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題解析》

材料二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与基辛格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毛泽东说:过去中美两国是敌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并且还在增长,今天我们应当搞一条橫线,从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欧洲,这样“可以共同对付一个混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三  中囯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囯际问題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囯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邓小平文选》《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題》(1990年12月24日)

12.

阅读《辣椒》,完成后面问题。
                                                                                                 辣  椒
       辣椒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①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②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③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④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卡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⑤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⑥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⑦辣椒素一旦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⑧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13.在《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慰抚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巳的心。”对此次会战理解不正确的是(    )
14.在《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慰抚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巳的心。”对此次会战理解不正确的是(    )
15.2017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8周年的纪念日,连日来,西藏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58年前西藏百万农奴当家作主,52年前西藏成为了第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6.2014年发表的《国际社会向“左”转》一文指出,当下国际社会的左派,在政治制度上,反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建构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生活模式上,提倡反对权贵、倾向平民,以同情弱者、改善民生为日常生活图景。上述材料表明(    )
17.2014年发表的《国际社会向“左”转》一文指出,当下国际社会的左派,在政治制度上,反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建构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生活模式上,提倡反对权贵、倾向平民,以同情弱者、改善民生为日常生活图景。上述材料表明(    )
18.“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
19.“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
20.2013年I月6日.美国举行了前总统尼克松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尼克松的长女帕特里夏认为,尼克松的真正遗产是倡导自由。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材料中尼克松“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的做法(    )

4.填空题(共5题)

21.
(7分)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A.氧化铁
B.不锈钢
C.黄铜
D.硫酸铜
 
(2)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与其性质不存在决定关系的是  

(3)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钢铁制品在 时容易生锈,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
(4)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硫酸铝、硫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22.
(5分)A-D分别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4种固体物质,按要求回答相应的问题:
(1)A投入某蓝色溶液中,会有一层红色的固体附在其表面,该红色固体是 
(2)B是一种白色固体氧化物,能与水反应,向其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B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溶液遇二氧化碳或碳酸钠溶液,均可以产生一种白色沉淀,C溶液中的溶质是  。(用名称表示)
(4)D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对于D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D一定是一种活泼金属   ②D可能是一种活泼金属
③D一定是一种碳酸盐 ④D可能是一种碳酸盐
⑤D可能含有三种元素,也可能含有四种元素。
23.
(6分)水和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按要求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下列所说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蒸馏水  C.自来水  D.雨水
(2)下列能区分软水和硬水的物质是   
A.食盐水  B.肥皂水  C.食醋  D.苏打水
(3)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白糖    C.纯碱    D.食盐
(4)20℃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20℃时,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甲”或“乙”)
②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③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将甲升温至固体全部溶解,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
(6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做中和反应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此时溶液的pH   7(填“>”或“<”或“=”),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当溶液刚好由红色变成    色时,恰好完全中和,停止加入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中,某同学又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显 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25.
(6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

(1)上述物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显酸性的调味品是
(2)使用天然气为铁锅加热进行烹饪,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使用铁锅有利于为人体补充铁    。(填“原子”或“元素”或“单质”
(3)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    。饭后洗碗盘时,向水中加入洗涤剂来除去油渍,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功能。

5.实验题(共3题)

26.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27.
(5分)某化学小组为验证某面包膨松剂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两种物质组成,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开始前弹簧夹都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①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是2NaHCO3Na2CO3+H2O+CO2↑ NH4HCO3NH3↑+H2O+CO2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1)装置C的作用是    
(2)证明此膨松剂中含有碳酸氢铵的实验操作是    ,实验现象是    
(3)证明此膨松剂中含有碳酸氢钠的实验操作及判断依据是
28.
(8分)“海水晒盐”所获得的粗盐中,除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某化学小组为得到较纯净的食盐,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活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如何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
[查阅资料]
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性
情况如下表所示:
 
OH-
CO32-
Na+


Ca2+


Mg2+


 
[实验方案]按如下方案进行提纯粗盐。

[解释与结论]
(1)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 ;沉淀D是
(2)为达到除去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是 。(填序号)
(3)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4)在进行实验步骤⑤的蒸发时,为防止液体飞溅和获得相对更纯的食盐晶体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反思与评价]
(5)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并不完善,其理由及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