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16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2/21

1.流程题(共1题)

1.
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着金属及金属材料。
(1)金属钛(Ti)及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地壳中的钛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2)防止铁制品锈蚀需要了解铁锈蚀的条件。铁锈蚀的条件是
(3)实验室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实验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别回收银和铜,设计如下方案。
先在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其成分为____。再对滤渣A按如下流程图处理:

①先再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
②含有硫酸亚铁的滤液有 (填框图中字母)。
③如果在过滤操作中发现滤液浑浊,在仪器洁净、滤纸未破损的前提下,你认为滤液的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2.计算题(共1题)

2.
某小组同学将530 g碳酸钠溶液加入到280 g石灰乳(水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中,使之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计算加入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查阅资料)(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2)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一:这瓶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这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这瓶溶液是: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该溶液不可能是 。理由是

另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
实验二:验证猜想三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4.单选题(共11题)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盐酸可用于除铁锈B.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
C.用熟石灰中和化工厂的废酸D.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5.
下列各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水的蒸发C.硫在氧气中燃烧D.将鸡蛋壳放入白醋中
6.
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质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7.
下列关于“用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称量时,将固体NaCl放在天平左盘纸上
B.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加快蒸发
C.主要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
D.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8.
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呈无色的是
A.硫酸铜B.高锰酸钾C.氯化铁D.食盐
9.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选用的试剂

Fe
Fe2O3
稀盐酸

CO
CO2
NaOH溶液

CaO
CaCO3
H2O

NaCl溶液
Na2CO3
Ca(OH)2溶液
 
A.②B.①②C.①③D.②③④
10.
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向稀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Na2CO3跟稀盐酸不反应
B.产生的气泡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C.稀盐酸不足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D.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
11.
在缺氮的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这时应施用的化肥是
A.KClB.NH4ClC.K2CO3D.Ca(H2PO4)2
12.
下列衣料纤维中,燃烧后能够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A.涤纶B.锦纶C.棉纤维D.羊毛纤维
13.
小明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纸船下面,纸船却安然无恙。纸船未燃烧的原因是
A.纸船不是可燃物B.未与氧气接触
C.未达到着火点D.纸船既未与氧气接触,也未达到着火点
14.
肾病患者需要食用低钠盐的食品。目前,市场供应的低钠盐多为苹果酸钠盐(C4H5O5Na)。每日食用5g苹果酸钠盐,人体摄入的钠元素质量仅为等量食盐中钠元素质量的
A.18.7%B.26.7%C.37.5%D.43.1%

5.选择题(共10题)

15.

阅读《辣椒》,完成后面问题。
                                                                                                 辣  椒
       辣椒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①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②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③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④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卡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⑤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⑥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⑦辣椒素一旦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⑧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16. S多肽是构成乙肝病毒的主要成分,现利用基因工程制造乙肝疫苗.回答下列问题:
17. S多肽是构成乙肝病毒的主要成分,现利用基因工程制造乙肝疫苗.回答下列问题:
18. S多肽是构成乙肝病毒的主要成分,现利用基因工程制造乙肝疫苗.回答下列问题:
19.

读三角坐标图,回答题下列各题。

20.

工人叔叔要在路的一边安装路灯(两端都安),一共安装了6盏。从第一盏到最后一盏一共有{#blank#}1{#/blank#}个间隔。

21.

工人叔叔要在路的一边安装路灯(两端都安),一共安装了6盏。从第一盏到最后一盏一共有{#blank#}1{#/blank#}个间隔。

2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由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均匀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50mL盐酸

50mL盐酸

50mL盐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2)(标况)

2.24L

3.36L

3.36L

试计算:

24.生物制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H]在产氢酶的作用下可以产生H2,产氢酶对O2敏感.下面是利用生物制H2的两种方法.

6.填空题(共4题)

25.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无色气体,且A与G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请针对以下两种情况回答问题。
(1)若A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3,F是一种红色金属,则F的化学式为
写出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① ;③
(2)若F与C常温下可以反应,②、③属于同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则A的化学式
;反应②、③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26.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⑴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 ;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 和吸附。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
⑵将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过程中需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实验室的废液需经处理才能排放,为减弱含有硫酸的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废铁钉     B.熟石灰 C.二氧化碳
A.碳酸钠
⑷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作用。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Fe(NO3)3+16NaOH+3Cl2=6NaNO3+6NaCl+2Na2FeO4+
27.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②3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
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不饱和溶液
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⑤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KNO3、18gNaCl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改变温度使KNO3析出,NaCl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
28.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________和__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A.乙酸(C2H4O2
(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___.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7.实验题(共2题)

29.
图甲所示的实验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要先关闭止水夹,将过量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插入集气瓶中,盖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1)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若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5,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3)此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理由是_______。
(4)用图乙所示的装置代替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是_______。
30.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