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提出问题) 葡萄糖的燃烧产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实验设计) 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处氧化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评价)
(1)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是否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处葡萄糖燃烧的设计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1条)。
(数据处理)下表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事实 | 数据分析及结论 |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到2.64g CO2和1.08g H2O | 数据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
(讨论交流)为了尽量减少误差:
(1)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条)
(2)从定量实验的角度看,该实验是否可进一步改进?请简要写出一个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对产生的气体进行猜想:
猜想1:可能是H2;
猜想2:可能是SO2;
猜想3: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
(实验方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让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研究(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装置中的反应都进行完全)。

(问题讨论)
(1)如果装置A中没有明显现象,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_____________成立。
(2)如果装置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则猜想__________________成立。
(3)猜想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实验室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小组内一同学又设计了判断S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的装置(如图),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结论,其同学认为这一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共3题)
家庭电路中常用带有开关的移动插座,插座上的开关与插座是{#blank#}1{#/blank#} 联,插座与插座之间是{#blank#}2{#/blank#} 联,如图所示,A、B弹簧下方分别吊着软铁棒和条形磁铁,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右移动时,A弹簧的长度将{#blank#}3{#/blank#} ,B弹簧的长度将{#blank#}4{#/blank#} (选填“伸长”、“缩短”或“不变”).
家庭电路中常用带有开关的移动插座,插座上的开关与插座是{#blank#}1{#/blank#} 联,插座与插座之间是{#blank#}2{#/blank#} 联,如图所示,A、B弹簧下方分别吊着软铁棒和条形磁铁,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右移动时,A弹簧的长度将{#blank#}3{#/blank#} ,B弹簧的长度将{#blank#}4{#/blank#} (选填“伸长”、“缩短”或“不变”).
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W1{#blank#}1{#/blank#} W2,P1{#blank#}2{#/blank#}P2(两空均选填“>”、“<”或“=”).
3.实验题- (共1题)

Ⅰ.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Ⅱ.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
Ⅲ.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②制取二氧化碳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
甲、乙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可能有盐酸。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甲 |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试液 | 试液变红 | 有盐酸 |
乙 |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 ___________ |
丙同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得出和甲、乙一致的结论。甲、乙认为丙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③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氯化钙固体。
同学们认为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经___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选择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