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小黑球、灰色的小球、空心球分别表示氢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根据模拟图回答:

(1)上述变化中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_____(填化学式)。从微观角度说的判断依据是 ;
(2) 通过观察写出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述变化中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_____(填化学式)。从微观角度说的判断依据是 ;
(2) 通过观察写出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2题)
3.
丙氨酸是形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下列关于丙氨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氨酸是由多原子的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
B.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 |
C.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核 |
D.丙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
4.
2008年9月28日,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一期工程自西向东,横贯城市中心区,全长14.33公里,建设期4年。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可有效的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
B.建设地铁使用的钢材属于合成材料 |
C.建设地铁将消耗大量资 |
D.地铁建成后,能使百姓出行更方便快捷 |
5.
下列应用及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
A.高炉炼铁 C + Fe2O3="===" Fe + CO2↑ |
B.生石灰作干燥剂 CaO + H2O ="===" Ca(OH)2 |
C.加熟石灰研磨,检验铵态氮肥 Ca(OH)2+ 2NH4NO3====CaNO3+ NH3↑+ H2O |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03+2HCl====2NaCl+H20+C02↑ |
6.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b的溶解度 |
B.4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C.c物质是一定是二氧化碳溶解度曲线 |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到20℃,a、b 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
7.
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 实 | 解 释 |
A |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
B |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 | 分子构成不同 |
C | 哈尔滨春天到处可闻到丁香花的花香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D | 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 | 原子间间隔遇热变大 |
A.A | B.B | C.C | D.D |
9.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u (CuO) | 稀盐酸 | 溶解、过滤、结晶 |
B | NaCl (Na2CO3) | 适量稀硫酸 | 蒸发、结晶 |
C | CaO (CaCO3) | 足量水 | 溶解、过滤、干燥 |
D | 稀硝酸 (稀硫酸) | 适量硝酸钡溶液 | 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0.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硬水和蒸馏水 | 过滤 | 肥皂水 |
B | 硝酸钾和硫酸铵 | 加氢氧化钙研磨 | 加适量水看是否溶解 |
C | 羊毛衫和腈纶衫 | 点燃闻气味 | 观察颜色 |
D |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 分别与氧化铜混合后加热 | 分别点燃 |
A.A | B.B | C.C | D.D |
11.
下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服用熟石灰治疗胃酸过多症 |
B.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作为食用油 |
C.铁、锌、碘、硒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 |
D.海产品和加碘盐可以提供一定量的碘元素 |
14.
为测定某盐酸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世博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 105.4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111g溶液,则稀盐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10.5% | B. 0.2% | C. 5.1% | D. 15% |
3.选择题- (共13题)
21.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4.填空题- (共2题)
28.
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对所制的气体进行检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在图中标出仪器A和药品B的名称,完成此图尚未画出部分的装置图,并画上药品。
(2)写出制该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在图中标出仪器A和药品B的名称,完成此图尚未画出部分的装置图,并画上药品。
(2)写出制该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实验题- (共1题)
30.
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讨论分析)(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若酚酞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2)经过认真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其理由是 。
(实验设计)(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方法)(4)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
现象和结论: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方案二:
现象和结论: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提出猜想)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讨论分析)(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若酚酞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2)经过认真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其理由是 。
(实验设计)(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 | 实验目的 | 现象结论 |
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 | |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
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
(实验方法)(4)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
现象和结论: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方案二:
现象和结论: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