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14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简答题(共2题)

1.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小黑球、灰色的小球、空心球分别表示氢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根据模拟图回答:

(1)上述变化中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_____(填化学式)。从微观角度说的判断依据是 
(2) 通过观察写出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工厂实验室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某同学想从上述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银,并得到副产品固体。

⑴ 请指出上述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⑵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单选题(共12题)

3.
丙氨酸是形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下列关于丙氨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氨酸是由多原子的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B.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
C.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核
D.丙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4.
2008年9月28日,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一期工程自西向东,横贯城市中心区,全长14.33公里,建设期4年。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可有效的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B.建设地铁使用的钢材属于合成材料
C.建设地铁将消耗大量资
D.地铁建成后,能使百姓出行更方便快捷
5.
下列应用及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
A.高炉炼铁 C + Fe2O3="===" Fe + CO2
B.生石灰作干燥剂 CaO + H2O ="===" Ca(OH)2
C.加熟石灰研磨,检验铵态氮肥 Ca(OH)2+ 2NH4NO3====CaNO3+ NH3↑+ H2O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03+2HCl====2NaCl+H20+C02
6.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b的溶解度
B.4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物质是一定是二氧化碳溶解度曲线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到20℃,a、b 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7.
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B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
分子构成不同
C
哈尔滨春天到处可闻到丁香花的花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
原子间间隔遇热变大
 
A.AB.BC.CD.D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聚氯乙烯包装食品B.风能不是新能源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D.水银不是银
9.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u (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结晶
B
NaCl (Na2CO3)
适量稀硫酸
蒸发、结晶
C
CaO (CaCO3)
足量水
溶解、过滤、干燥
D
稀硝酸 (稀硫酸)
适量硝酸钡溶液
过滤
 
A.AB.BC.CD.D
10.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蒸馏水
过滤
肥皂水
B
硝酸钾和硫酸铵
加氢氧化钙研磨
加适量水看是否溶解
C
羊毛衫和腈纶衫
点燃闻气味
观察颜色
D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分别与氧化铜混合后加热
分别点燃
 
A.AB.BC.CD.D
11.
下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服用熟石灰治疗胃酸过多症
B.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作为食用油
C.铁、锌、碘、硒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
D.海产品和加碘盐可以提供一定量的碘元素
12.
图书馆是确保消防安全的重要场所,据此判断图书馆不需要出现的图标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②③B.①④C.③⑤D.③④⑤
13.
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金属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之一
C.空气中的氮气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D.在我国利用沼气可解决家用燃料问题
14.
为测定某盐酸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世博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 105.4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111g溶液,则稀盐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10.5%B. 0.2%C. 5.1%D. 15%

3.选择题(共13题)

15.

14—16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先掀起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国家是(     )

16.

14—16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先掀起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国家是(     )

17.

下列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18.

秦朝时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中央官职是(   )

19.

下边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

14世纪前后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20.

下边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

14世纪前后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21.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22.

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23.

探究与创新题

“谁控制了海洋,谁控制了世界”这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预言,在此后的世界发展中不断得到了印证,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24.

探究与创新题

“谁控制了海洋,谁控制了世界”这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预言,在此后的世界发展中不断得到了印证,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25.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英国议会”“英国王权”“君主立宪”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法律文献是(     )

26.

我国历史上实行的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的原则。科举制度创立于(   )

27.

我国历史上实行的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的原则。科举制度创立于(   )

4.填空题(共2题)

28.
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对所制的气体进行检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在图中标出仪器A和药品B的名称,完成此图尚未画出部分的装置图,并画上药品。
(2)写出制该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
哈尔滨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畔,可有时会看到如图所示的景象。
  
(1) 请结合右图说出你的感受    
(2) 对此情况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5.实验题(共1题)

30.
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讨论分析)(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若酚酞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2)经过认真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设计)(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现象结论
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实验方法)(4)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
现象和结论: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方案二:
现象和结论: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