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12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5/18

1.计算题(共2题)

1.
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质量分数,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12.5g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8 g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次数
1
2
3
4
5
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
72.2
91.9
111.6
131.3
152.1
 
请计算:
⑴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⑵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2.
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时,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小题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题2】若需要40 g氢气,计算至少需要消耗氢化钙的质量。

2.单选题(共14题)

3.
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加热,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NaOH
NH4Cl
NaCl
H2O
X
反应前质量/g
8.0
10.7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11.7
3.6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表中a的值为2.8   B. X不一定是化合物
C. 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4.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 + 3O2 点燃 2X + 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氨属于混合物B.X的化学式为N2
C.液氨燃烧属于置换反应D.氨气在常压下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5.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天然气B.75%酒精C.蔗糖水D.氯化钠
6.
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一个氧分子的是
A.2OB.O2C.H2OD.CO2
7.
市场上有一种药品“亚硒酸钠片”能为人体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硒,“亚硒酸钠片”中主要成分为Na2SeO3,其中硒元素化合价是
A. -4 B. -6 C. +4 D. +6
8.
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
定温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A.AB.BC.CD.D
9.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B.烧杯C.蒸发皿D.量筒
10.
下列物质久置敞口容器中,会发生变质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食盐D.澄清石灰水
11.
氢氧化钙是一种建筑材料,它的俗名是()
A.生石灰B.石灰石C.大理石D.熟石灰
12.
为验证下列化学变化的发生,需要滴加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的是
A.向石灰石中滴加盐酸B.向氧化铁中滴加硫酸
C.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D.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1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B.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C.纯碱用于降低土壤酸性D.氯化钠用于烹调食物时的调味品
14.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
鉴别盐酸、NaOH溶液、Ca(OH)2溶液
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粉末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方案1
加澄清石灰水
滴加碳酸钠溶液
加适量稀盐酸
通过灼热氧化铁
方案2
滴加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用磁铁吸引
通入澄清石灰水
 
A.AB.BC.CD.D
15.
某果园中的果树因缺氮而生长不良,叶色泛黄,应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
A.KClB.K2CO3C.Ca(H2PO4)2D.CO(NH2)2
16.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加热液体 
C.称量固体 D.倾倒液体

3.选择题(共11题)

17.

银行有200个保险柜,分别编号1﹣200号.为了保险起见,每个保险柜的钥匙不能编上与柜相同的号码.现在设计一种将钥匙编号的方法:每个保险柜的钥匙用四个数字来编号(首位数字可以是0),从左起的四个数字依次是保险柜的编号除以2,3,5,7所得的余数,如8号保险柜的钥匙编号为0231.问编号为1233的钥匙是几号保险柜的?

18.

银行有200个保险柜,分别编号1﹣200号.为了保险起见,每个保险柜的钥匙不能编上与柜相同的号码.现在设计一种将钥匙编号的方法:每个保险柜的钥匙用四个数字来编号(首位数字可以是0),从左起的四个数字依次是保险柜的编号除以2,3,5,7所得的余数,如8号保险柜的钥匙编号为0231.问编号为1233的钥匙是几号保险柜的?

19.

甲、乙、丙三人掷骰子,每人掷三次,他们掷出的点数的积都是24.将每人掷出的点数的和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甲、乙、丙,则点数3是{#blank#}1{#/blank#} 掷出的.(点数:向上的一面上的数字.骰子的六个面上的点数分别是1至6)

20.2011年11月10日6时30分,云南师宗县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截止当日15时40分,事故已致21人遇难,给人民生命安全及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下列关于瓦斯(主要成分是CH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1.2011年11月10日6时30分,云南师宗县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截止当日15时40分,事故已致21人遇难,给人民生命安全及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下列关于瓦斯(主要成分是CH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2.

某数用6除余3,用7除余5,用8除余1,这个数最小是几?

23.

某数用6除余3,用7除余5,用8除余1,这个数最小是几?

24.

五年级的学生排队做操,如果10人一行则余2人,如果12人一行则余4人,如果16人一行则余8人,那么五年级最少有{#blank#}1{#/blank#} 人.

25.

如图所示,李宁同学在张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26.

如图,在等腰△ABC的两腰AB、BC上分别取点D和E,使DB=DE,此时恰有∠ADE=12∠ACB,则∠B的度数是{#blank#}1{#/blank#} 

27.

传 说中汉朝大将韩信善于带兵,他就带领军队南征北伐,为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汗马功劳,他清点士兵的时候没有一个个数,他是这么数的,比如,如果三个三 个数士兵,那么剩下两人,五个五个数士兵.剩下三个,七个七个数士兵,那么剩下两个人,请问如何计算出全队至少有多少个士兵呢?

4.填空题(共4题)

28.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小题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小题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小题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用此装置收集,若证明气体是否收集满,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29.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小题1】以下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铝箔B.铜导线C.炒锅
【小题2】目前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钢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____;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写出用盐酸清除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小题3】一般情况下,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活动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造船工业为了避免轮船的钢铁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镶嵌的金属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银块B.铜块C.铅块D.锌块
【小题4】将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气泡出现。根据现象判断,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加盐酸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
30.
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6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5
77.3
 

【小题1】医疗上,氯化钠常用于配制0.9%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溶质为________。
【小题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通常采取晾晒海水的方法,这是因为随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________(填“大”或“小”)。
【小题3】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25 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小题4】现有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
倍,应该蒸发掉 ________g水。
【小题5】3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30℃,其结果如右图所示。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31.
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生石灰、小苏打、食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物质。
1.洁厕灵不宜存放在铁制金属容器内,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
2.生石灰能够用于食品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干燥原理________。
3.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________(写出一种);小苏打和洁厕灵不能接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
4.氯化钠除食用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例如可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取烧碱,同时生产氢气和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实验题(共2题)

32.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使废液呈中性排放)。某实验小组在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之后,将废液收集在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绿色排放。请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小题1】写出碳酸钠溶液滴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小题2】若观察到废液缸里的废液澄清,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为2。废液显________性;废液中溶质为________。
【小题3】若观察到废液缸里的废液呈白色浑浊状态,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为13,废液中可能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
如果将此种情况下废液缸里的废液实现绿色排放,加入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
B.氢氧化钠C.碳酸钠
D.氢氧化钠、碳酸钠E.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33.
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已经结块。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_______。
(查阅资料) Na2CO3溶液pH>7,BaCl2溶液pH=7,Na2CO3+BaCl2=BaCO3↓+2NaCl
(进行实验)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

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B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
(实验反思)
(1)试剂瓶中的固体结块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在溶解固体时放出了一定的热量,依据此现象有同学认为该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为验证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