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12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7/2

1.流程题(共1题)

1.
金属钛被称为铁和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常见化合价为+4。它是空中技术、航海、化工、医疗上不可缺少的材料。
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制备金属钛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部分产物略去):
(1)电解MgCl2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②分离出TiCl4的方法,利用了TiCl4与FeCl3  的不同。
(3)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在氩气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化学提倡物料循环。以上流程中,可用于循环的物质除Cl2、Mg外,还有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小徐和老师共同完成以下两个实验探究。
(探究一)酸和碱反应的探究
(1)请依据下图设计一个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① 溶液颜色__________;
② 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_____色为止。
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该反应属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2)小徐选取BaCl2、酚酞、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请你根据下表判断正确的实验方案及分析方案错误的原因: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碱恰好反应
方案三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硫酸过量
 
①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方案
②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探究二)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探究
(3)小徐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的废液50g,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右图,其中纵坐标m是实验得到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请你参与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 质量。
②通过计算求出图中b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3.推断题(共1题)

3.
下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中所学的,E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其中只有C、F是氧化物;反应①、②都是放热反应;足量的A与B、足量的A与C两两反应时所有产物均相同,农业上常用A改良酸性土壤,D是人类常用的营养物质。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写出A的一种俗称______________。
(2)写出C→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共9题)

4.

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的“狄德罗效应”指的是新睡袍导致新屋子、新领带导致新西装的攀升消费模式。这给消费者的启示是(  )

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商品房待售面积6.8亿多平方米,环比增加2122万平方米。与此同时,房价居高难下。专家说,实现“住有所居”并非让每个人都拥有产权住房,而是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居住权益。一味通过购房解决住房问题,不仅使许多人沦为“房奴”,还助推了房价上涨,进而影响经济健康发展。材料启示我们,理性解决“住有所居”问题,应该采取的消费方式是(  )

6.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7.

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①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描写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诗句是“{#blank#}1{#/blank#} ,{#blank#}2{#/blank#}”。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暮江秋色图”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千古名句是“{#blank#}3{#/blank#} ,{#blank#}4{#/blank#}”。

③在《逍遥游》中,庄周认为如果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blank#}5{#/blank#},{#blank#}6{#/blank#}”,就可以“无所待”,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8.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英雄可能是书生意气的少年,也可能是阅尽沧桑的老者;英雄可能是学问天下的儒士,也可能是侠骨柔肠的豪杰;英雄可能是道义铁肩担的实践者,也可能是华章妙笔著的理论家;英雄可能是弄潮时代的伟人,也可能是躬耕生活的“微尘”……

    你觉得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你有着怎样的英雄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论语》中,孔子用“{#blank#}1{#/blank#},{#blank#}2{#/blank#}”两句表明了“思”与“学”的关系。

②《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blank#}3{#/blank#},{#blank#}4{#/blank#}”。

③在《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blank#}5{#/blank#},{#blank#}6{#/blank#}”。

④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blank#}7{#/blank#},{#blank#}8{#/blank#}”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论语》中,孔子用“{#blank#}1{#/blank#},{#blank#}2{#/blank#}”两句表明了“思”与“学”的关系。

②《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blank#}3{#/blank#},{#blank#}4{#/blank#}”。

③在《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blank#}5{#/blank#},{#blank#}6{#/blank#}”。

④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blank#}7{#/blank#},{#blank#}8{#/blank#}”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注:①央:尽。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④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

12.

微信支付只需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并完成身份认证,即可将装有微信APP的智能手机变成一个全能钱包,无需任何刷卡步骤即可完成支付,购买合作商户的商品及服务。与传统的线下支付相比,微信支付(  )

5.单选题(共8题)

13.
下列实验中,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水通电分解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
C.CO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变红D.点燃棉花和羊毛,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1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少量液体B.过滤C.闻气味D.稀释浓硫酸
15.
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种物质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碘加入水中B.面粉加入水中C.食盐加入水中D.花生油加入水中
16.
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时,规范的操作是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17.
以下除杂质的方法(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正确的是
A.CaO(CaCO3),加适量稀盐酸
B.Ca(OH)2(NaOH),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后过滤
C.HNO3(HCl),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后过滤
D.CO2(CO),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
18.
合理施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CO(NH2)2B.NH4NO3C.K2SO4D.KNO3
19.
下列生活物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铝合金门窗B.塑料洗衣盆C.玻璃钢桌椅D.景德镇陶瓷
2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漂浮在空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A.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氧化合物

6.多选题(共2题)

21.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砂纸打磨过的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锌片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
锌比铜活泼
B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C
探究物质溶于水时的热量变化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搅拌
溶液温度降低
盐类物质溶于水都使溶液温度降低
D
检验某水样是否是硬水
取少量该水样于洁净试管中,滴入少许肥皂水,振荡
无泡沫产生,并起浮渣
该水样是硬水
 
A.AB.BC.CD.D
22.
密闭容器中装有总质量为10g的H2和O2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冷却室温,测得生成水的质量为9g,则反应前H2和O2的质量比可能为
A.1∶9B.1∶8C.1∶4D.3∶17

7.填空题(共2题)

23.
2012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请按反应类型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求每个反应都有水生成。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24.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 →
②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检验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2)若用含少量CO2的CO气体测定某不纯Fe2O3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含铁),装置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C1→B→D→C2(C1、 C2为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
①C2中的现象为  
②通过测定C2质量的变化来计算Fe2O3样品的纯度,若不连接C1,则计算出的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③从环保的角度分析,此装置设计的不足之处

8.实验题(共2题)

25.
某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为测定镀锌铁皮的锌镀层的厚度,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忽略锌镀层的氧化)
(1)在铁皮表面镀锌是由于  (填字母)
A.锌没有铁活泼,镀在铁的表面可防止生锈
B.锌比铁活泼,并且在空气中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生锈
(2)甲同学的方案是先用盐酸将镀锌铁皮表面的锌反应掉,通过差量计算出锌的质量,然后再由锌的密度算出锌层的体积,最后由体积除以镀锌铁皮的面积计算得到锌层的厚度。在实际操作中,甲同学的方案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
(3)乙同学是通过查阅资料,知道Zn(OH)2既可以与酸也可与碱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于是设计了如下方案:

a.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步骤③的操作是洗涤沉淀,为证明沉淀已洗净,写出操作和现象    
(4)丙同学的方案是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测量镀锌铁皮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来计算锌层的厚度。若使用浓盐酸,则测出锌的厚度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丁同学认为,即使丙同学改用稀硫酸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仍不准确,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5)丁同学设计通过测量镀锌铁皮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来计算锌层的厚度,他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检查量气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从量气管注水,若观察到
,说明该量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③若分液漏斗上方不连接导管a,则测出气体体积会   (选填“偏小”、“偏大”或“没有影响”)。
26.
我市初三学生5月18日进行理化实验操作考核,其中一项是“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g,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③右盘中减少砝码   ④左盘中增加食盐
(2)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并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选择题:(9道)

    单选题:(8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