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省尤溪县初中毕业学业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12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6/28

1.简答题(共2题)

1.
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有CO2生成,也有CO生成。若要证明两种气体都存在,应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证明有CO2存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气体干燥,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CO存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向燃着的木炭上洒水使其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灼热与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热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A中含有__________。
(2)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_,溶液变红色,证明A中还含有氢氧化钙。
(3)结合(1)(2)固体A成分的确定,可以推断溶液B的成分有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_____________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干可制得较纯净的氢氧化钾。

2.推断题(共1题)

3.
A~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的浓溶液能使小木棒变黑。它们的反应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1)单质A和B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固体C与E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铁与蓝色溶液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4题)

4.
某反应和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5.
下列各组物质中,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铁与硝酸银溶液B.银与硫酸铜溶液
C.锌与稀硫酸D.氢氧化镁与稀盐酸
6.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H2—2个氢原子 B.
C. 3Fe2—3个亚铁离子 D. NO3—硝酸
7.
在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B.C.D.

4.选择题(共7题)

8.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打造的大型电视益智节目《中国谜语大会》深受观众好评。《2016中国谜语大会》有奖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之中。这表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

9.

材料一 以下是某校高二年级一位同学的研究性实习课题——《××市××区农村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农村一些地方文化生活“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赌钱(打麻将、六合彩)”的现象普遍存在,算命、看风水等迷信活动十分突出。农村文化生活内容单薄、创新乏力,农村文化传播只有电视,广播,报纸等几种简单的形式,绘画雕刻、纺织剪纸、杂技花灯等传统文化的覆盖面不升反降,电脑网络、数字电影等文化形式进入缓慢、推广困难,更难见到创新农村文化形式的新举措和新尝试。

材料二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官博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重要作用的角度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意义。

10.

“猜谜语、出谜语”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深受观众好评。这表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③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

11.

“猜谜语、出谜语”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深受观众好评。这表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③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

12.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抗战时,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这说明(  )

13.

海口市策划推出以“国际旅游岛、欢乐在海口”为主题的2011秋冬季系列文体活动,主打“欢乐文化”和“有氧运动”,主推“慢调、休闲、健康、阳光”的文化体育体验,通过系列活动丰富市民和游客生活,拉动城乡文化消费,提升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这说明(  )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文化形式的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先进文化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14.

从公园跳到广场,从国内跳到国外,广场健身操舞已成为我国最为普及的健身活动之一。国家体育总局宣布,将在全国推出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新国标”,并按照引导、扶持、规范的方针,推动广场健身操舞健康有序发展。这表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国家对文化活动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④我国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5.填空题(共3题)

15.
请从①生石灰②纯碱③盐酸④明矾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常用作防止食品受潮做干燥剂的是______;
(2)常用于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是_______;
(3)能去油污可做厨房清洁剂的是______;
(4)常用于除去铁锈的是______。
16.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加入10g、20g、25g的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A、B、C烧杯中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标号);
(2)图二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3)要使B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填标号)。
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判断
17.
下图是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标签的部分内容。

(1)纯净的碳酸氢铵由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 __;该化肥属于 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肥碳酸氢铵属于_______(填“氮”、“磷”或“钾”)肥。
(3)根据碳酸氢铵保存和施用注意事项推测,其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填一条即可)。

6.实验题(共1题)

18.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答:

(1)上述五个装置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错误装置是_______(填标号)。
(2)图中仪器①的作用为__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_______作发生装置,但要对装置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若用B作发生装置制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
(4)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______装置来收集NO。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