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1)下列有关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及相互转化,都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其中A、B、M均为常见单质,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F为最简单的有机物。
①一定量的A在B中点燃可生成C和D的混合物,且C、D均为无色气体,C有剧毒。
② M+B→G(此反应是获取能量的最清洁反应)
③ D+L→E+G
写出E的化学式:E ;写出固态D的俗称 。
转化③的化学方程式 。
F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①一定量的A在B中点燃可生成C和D的混合物,且C、D均为无色气体,C有剧毒。
② M+B→G(此反应是获取能量的最清洁反应)
③ D+L→E+G
写出E的化学式:E ;写出固态D的俗称 。
转化③的化学方程式 。
F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
B.Y一定是稀盐酸 |
C.N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
D.X、Y、M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
2Mg + CO2=2MgO + 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室温下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 Na2O、C ② 、C ③ NaOH、C ④ 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 (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
(验证猜想)(最终猜想④是正确的)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 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与(3)中所加不同种类的试剂)。
(结论)猜想④正确。金属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Mg + CO2=2MgO + 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室温下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 Ba2+ | Ca2+ | Na+ | Cu2+ |
OH– | 溶 | 微 | 溶 | 不 |
CO32- | 不 | 不 | 溶 | 不 |
Cl- | 溶 | 溶 | 溶 | 溶 |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 Na2O、C ② 、C ③ NaOH、C ④ 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 (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
(验证猜想)(最终猜想④是正确的)
步骤 |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
(1) | 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水中,振荡,静止 | |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炭 |
(2) | 取(1)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 | | |
(3) | | | |



(结论)猜想④正确。金属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3.计算题- (共1题)
3.
某白色粉末为碳酸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取20.6g该样品,放入盛有2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固体完全消失,烧杯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11.8g,并且测得该溶液pH为7。
计算:(1)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把所得溶液蒸干,得到固体22.8g(不考虑损耗),请计算该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1)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把所得溶液蒸干,得到固体22.8g(不考虑损耗),请计算该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4.单选题- (共13题)
8.
下列有关物质的区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纯净水和矿泉水 |
B.用水可以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白色固体 |
C.用品尝味道方法可以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 |
D.用观察颜色法可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 |
9.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
B.![]() |
C.![]() |
D.![]() |
10.
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有关容器内溶液的变化某同学归纳出了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都减小 | B.溶液的质量都增大 |
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 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
11.
.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I中加入一定量固体和过量液体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且溶液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Ⅰ中液体流入Ⅱ中,Ⅱ中溶液由浑浊变澄清。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 B | C | D |
I | 石灰石、 稀盐酸 | 纯碱、 稀盐酸 | 锌片、 稀盐酸 | 二氧化锰、 H2O2溶液 |
Ⅱ | NaOH | Ca(OH)2 | Ca(OH)2 | NaOH |

A.A | B.B | C.C | D.D |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石蕊变成红色 |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
D.镁条放入稀硫酸中,镁条消失,有大量气泡,并放出热量 |
13.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铜粉 | 铁粉 |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
B | NaCl | 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 |
C | Cu(NO3) 2溶液 | AgNO3 |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
D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A.A | B.B | C.C | D.D |
15.
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发生。下表中灭火实例和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灭火实例 | 灭火主要原理 |
A |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
B | 酒精灯翻倒在桌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 降低可燃物温度、隔绝空气 |
C |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 隔绝空气 |
D |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
A.A | B.B | C.C | D.D |
5.选择题- (共8题)
19.
谦让为百姓,友善待乡邻。“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饱含着“里仁为美”传统思想的六尺巷故事,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又被赋予了“依法用权,清廉为民”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
23.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如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6.填空题- (共2题)
25.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构成水的基本微粒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化学反应的实质(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1)构成水的基本微粒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化学反应的实质(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B 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
C D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6∶1 | D 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6∶7 |
26.
(5分)为维持生命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元素。
(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 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2)下列物质中含糖类比较丰富的是 。
(3)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根据含量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人体内所含的钙元素属于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人体缺钙易患 病。
(4)洗涤剂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 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2)下列物质中含糖类比较丰富的是 。
A.鸡蛋 | B.黄瓜 | C.花生油 | D.大米 |
(4)洗涤剂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7.实验题- (共2题)
27.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使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使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8.
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右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图中实验的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_。从环保的角度考虑C烧杯中装有___________溶液。
(2)工业上常把氯气(Cl2)通入石灰乳(熟石灰和水混合),经过滤、干燥等一系列处理后制得漂白粉固体。请推断漂白粉固体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右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图中实验的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_。从环保的角度考虑C烧杯中装有___________溶液。
(2)工业上常把氯气(Cl2)通入石灰乳(熟石灰和水混合),经过滤、干燥等一系列处理后制得漂白粉固体。请推断漂白粉固体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