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11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6/27

1.简答题(共1题)

1.
(1)下列有关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及相互转化,都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其中A、B、M均为常见单质,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F为最简单的有机物。
①一定量的A在B中点燃可生成C和D的混合物,且C、D均为无色气体,C有剧毒。
② M+B→G(此反应是获取能量的最清洁反应)
③ D+L→E+G
写出E的化学式:E  ;写出固态D的俗称
转化③的化学方程式
F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Y一定是稀盐酸
C.N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D.X、Y、M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
2Mg + CO2=2MgO + 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室温下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Ba2+
Ca2+
Na+
Cu2+
OH




CO32-




Cl-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 Na2O、C ② 、C ③ NaOH、C ④ 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 (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
(验证猜想)(最终猜想④是正确的)
步骤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
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水中,振荡,静止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炭
(2)
取(1)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
 
 
(3)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 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与(3)中所加不同种类的试剂)。
(结论)猜想④正确。金属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3.计算题(共1题)

3.
某白色粉末为碳酸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取20.6g该样品,放入盛有2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固体完全消失,烧杯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11.8g,并且测得该溶液pH为7。
计算:(1)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把所得溶液蒸干,得到固体22.8g(不考虑损耗),请计算该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4.单选题(共13题)

4.
现有 ①液态氧 ②空气 ③食盐水 ④小苏打 ⑤干冰 ⑥碘酒 ⑦水银。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A.纯净物—①④⑤⑦B.混合物—②③④⑥
C.氧化物—①⑤D.金属单质—①⑦
5.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B.氧元素的质子数为8
C.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
D.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6.
我国推广食用合格碘盐,以防治人体因缺碘而导致的疾病,合格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5 C. +4 D. +3
7.
用如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能杀菌消毒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净水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
8.
下列有关物质的区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纯净水和矿泉水
B.用水可以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白色固体
C.用品尝味道方法可以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
D.用观察颜色法可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
9.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③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10.
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有关容器内溶液的变化某同学归纳出了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都减小B.溶液的质量都增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11.
.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I中加入一定量固体和过量液体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且溶液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Ⅰ中液体流入Ⅱ中,Ⅱ中溶液由浑浊变澄清。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
B
C
D
I
石灰石、
稀盐酸
纯碱、
稀盐酸
锌片、
稀盐酸
二氧化锰、
H2O2溶液

NaOH
Ca(OH)2
Ca(OH)2
NaOH
 
A.AB.BC.CD.D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石蕊变成红色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D.镁条放入稀硫酸中,镁条消失,有大量气泡,并放出热量
13.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
铁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Cu(NO3) 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B.BC.CD.D
14.
钾肥能使农作物生长茁壮,茎秆粗硬,增强抗倒伏能力。下列物质能作钾肥的是
A.NH4NO3B.Ca(H2PO42C.K2CO3D.FeSO4
15.
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发生。下表中灭火实例和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例
灭火主要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
酒精灯翻倒在桌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降低可燃物温度、隔绝空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A.AB.BC.CD.D
16.
“绿色化学”要求工业生产尽可能不产生废物,即实现“废物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最容易实现“零排放”的是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5.选择题(共8题)

17.You ________ take me to the station. My brother's taking me.
18.You ________ take me to the station. My brother's taking me.
19.

谦让为百姓,友善待乡邻。“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饱含着“里仁为美”传统思想的六尺巷故事,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又被赋予了“依法用权,清廉为民”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

20.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看36页,2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45页,需几天看完呢?
21.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3.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如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24.

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

6.填空题(共2题)

25.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构成水的基本微粒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化学反应的实质(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D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6∶1
D 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6∶7
 
26.
(5分)为维持生命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元素。
(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  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2)下列物质中含糖类比较丰富的是
A.鸡蛋B.黄瓜C.花生油D.大米
(3)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根据含量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人体内所含的钙元素属于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人体缺钙易患 病。
(4)洗涤剂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7.实验题(共2题)

27.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使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8.
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右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图中实验的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_。从环保的角度考虑C烧杯中装有___________溶液。
(2)工业上常把氯气(Cl2)通入石灰乳(熟石灰和水混合),经过滤、干燥等一系列处理后制得漂白粉固体。请推断漂白粉固体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