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度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二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11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6/27

1.推断题(共1题)

1.
下图中所涉及到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D都是碱,A溶液与C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E、D的化学式:
E    、D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与F反应
②B与G反应

2.计算题(共1题)

2.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可能已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Na2CO3、Ca(OH)2、CaCO3等成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样品中含有Ca(OH)2或Na2CO3可能含有的原因 (写一个)
[探究过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溶液C中一定含 离子。
(2)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产生固体,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  ,反应的方程式为
(3)向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证明C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
[实验结论]
依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综合对滤液和固体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拓展延伸]
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变质的烧碱中NaOH的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溶液;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请分析计算:
(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 g。
(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用同浓度的硫酸,分别与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Na2CO3)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3.单选题(共9题)

3.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
A.B.C.D.
4.
小华同学学习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后,知道了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这里的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离子D.元素
5.
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杂质不含氮)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5%,则其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
A.20%B.70%C.80%D.无法计算
6.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HCl气体
CO2气体
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固体
Na2CO3固体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Fe
Cu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A.AB.BC.CD.D
7.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20℃时,将60g甲加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A,若再加入100g水,会使溶液A的质量分数变小
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8.
以下化学药品保存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9.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盐酸,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a点到b点溶液中盐酸的量不断增大
B.a点时溶液中溶质只含有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C.b点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b点到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量不再增加,此时所得溶液的PH值越来越小
10.
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浅绿色溶液
D.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11.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实验中白磷能够燃烧的是

4.选择题(共6题)

12.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

13.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墓位于英国伦敦海格特地区,纪念碑上方的马克思塑像栩栩如生——他似乎在眺望远方,思考着哲学问题。碑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镌刻着这样的文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很多国家的人们同我们一样,深切缅怀马克思的非凡人生和伟大建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在于它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5.有关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6.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任何哲学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7.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5.多选题(共2题)

18.
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可以改变面粉外观,却能破坏面粉中叶酸等微量营养素,增加人的肝脏负担,过氧化苯甲酰的分子式为C14H10O4。下列关于过氧化苯甲酰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比苯甲酰由三种元素组成
B.过氧化苯甲酰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过氧化苯甲酰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42
D.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1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
19.
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可能是碳酸钠
B.乙一定是氧化铜
C.丙与丁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D.甲、丙、丁中两两之间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6.填空题(共1题)

20.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确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6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