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以二氧化硫尾气、石灰石、空气、碳酸氢铵、氨气和KCl等为原料可以合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硫酸钾等物质。合成流程如下图所示:

(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2)写出反应II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2)写出反应II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计算题- (共2题)
2.
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将94.4g稀盐酸加入到15g石灰石样品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友情提示: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且难溶于水)
求:(1)最终生成CO2的质量 ;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将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质进行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多少克水可以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溶液。
时间(min) | t1 | t2 | t3 | t4 | t5 | t6 | t7 | t8 |
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g) | 1.5 | 2 | 2.5 | 3 | 3.5 | 4 | 4.4 | 4.4 |
求:(1)最终生成CO2的质量 ;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将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质进行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多少克水可以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溶液。
3.
下图是浓盐酸试剂瓶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

① 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需要这种浓盐酸 g,体积为 mL。
②用①中所得稀盐酸与足量锌粒反应,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最多可得氢气的质量

① 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需要这种浓盐酸 g,体积为 mL。
②用①中所得稀盐酸与足量锌粒反应,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最多可得氢气的质量
3.单选题- (共15题)
4.
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溶液是
A.K2CO3、H2SO4、HNO3、BaCl2 | B.Na2CO3、HCl、Na2SO4、HNO3 |
C.HNO3、HCl、NaCl、Ag NO3 | D.Na2SO4、NaOH、CuSO4、NaCl |
5.
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还有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
酮说法正确的是
酮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 |
B.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C.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
D.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
7.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 “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方法的优点是反应物可以循环利用 |
B.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
C.整个过程中,四大反应类型不涉及置换 |
D.“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
9.
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Water and Food Security)。下列有关水的知识,错误的是
A.增强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继续改善水环境 |
B.推动世界各国对水质、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 |
C.大力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方式 |
D.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部分城市水资源紧张 |
10.
为确定某一因素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A、B、C、D四个实验中能与实验I作为一组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编号 | 温度 | 溶剂种类 | 溶剂体积 | 加入固体质量 | 溶解情况 |
实验I | 20℃ | 水 | 10mL | 5g 硝酸钾 | 部分溶解 |
A | 20℃ | 酒精 | 10mL | 50g 硝酸钾 | 几乎不溶解 |
B | 20℃ | 水 | 10mL | 5g 食盐 | 部分溶解 |
C | 80℃ | 水 | 20mL | 5g 硝酸钾 | 全部溶解 |
D | 80℃ | 水 | 10mL | 10g 硝酸钾 | 全部溶解 |
A.A | B.B | C.C | D.D |
13.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
15.
某农民种植的一块农田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由此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A.N | B.P | C.K | D.S |
16.
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合理的是
A.“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烧碱 |
B.生成了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
C.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
D.有咸味的工业用盐可以当食盐使用 |
17.
在一次化学活动课上,两位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后,手帕表面燃起大火。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
B.手帕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 |
D.酒精燃烧消耗了空气,氧气不充足,手帕不会燃烧 |
18.
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4.选择题- (共10题)
19.某同学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在蒸馏水及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泡枝条12小时,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扦插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20.某同学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在蒸馏水及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泡枝条12小时,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扦插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21.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性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项目 | 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 | 鳞翅目幼虫粪便含有的能量 | 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 | 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 |
能量(J) | 419 | 209.5 | 146.6 | 62.9 |
5.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