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查阅资料)
(1)CO和二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产生黑色钯(Pd):CO+PdCl2+H2O=CO2+Pd↓+2X,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高温条件下,H2可还原氧化铁,产生铁和水。在高温条件下,CH4也可与Fe2O3反应:4Fe2O3+nCH4

(提出假设)关于X混合气体的组成,同学们提出下列假设:
①H2和CO ②H2和CH4 ③CO和CH4 ④H2、CO和CH4
(实验现象)A中出现黑色固体;C中固体逐渐变为黑色;D固体变为蓝色;E中溶液变浑浊。
(问题讨论)
(3)根据以上实验现象,甲同学和老师一致认为:可排除假设______(填假设序号)。
(4)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乙认为可排除“假设①”。你认为乙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
(5)丙同学认为:要验证剩余的假设是否成立,需要在A、B之间增加装置H,但该装置未画完整,请在答题卡中将装置画完整______。
(6)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得实验中装置D质量增加m1g,装置E和F质量增加的总和为m2g,若m1∶m2=______(填写比值),则“假设③”成立。
2.流程题- (共1题)

(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2)写出反应II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单选题- (共14题)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C.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 D.仅用合成气为原料可合成草酸(H2C2O4) |

| 甲 | 乙 |
A | 稀硫酸 | 铜片 |
B | 双氧水 | MnO2 |
C | 稀盐酸 | 锌粉 |
D | NaOH溶液 | CO2 |
A.A | B.B | C.C | D.D |

A.借助化学反应,太阳能可转化为电能 |
B.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
D.该循环的实现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危机 |

A.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较多的氯化钠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 |
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
C.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
D.40℃时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 |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 |
B.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
C.pH < 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 |
D.研制并使用可降解塑料能缓解白色污染 |
4.选择题- (共22题)
请看“1978年-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部分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项目 | 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 进出口贸易总额 (单位:亿美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 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单位:元) |
1978年 | 3645.2 | 206 | 343 | 134 |
1998年 | 79553 | 3240 | 5425 | 2160 |
2014年 | 636463 | 41367 | 28844 | 10489 |
重庆某中学学生在校园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主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打印 IE收藏 复制链接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大家有没有看胜利日大阅兵?2015年9月3日上午9时,全世界和所有中国人共同见证了一场特殊的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此次阅兵仪式有50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出席。祖国V5! 【楼主 发帖】 |
阅兵仪式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力量,更表达了中国的态度。看习大大说的,“以史为鉴,坚决维护和平”。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大国”,太赞了! 【1楼 跟帖】 |
祖国近年的发展变化太大了!由此可见,我国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楼 跟帖】 |
XX中学校园论坛 回复新帖
材料一、改革开放三十七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增长,国家财富积累大增,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
材料二、面前,虽然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人均GDP尚排在世界百位之后。城乡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农村仍然很落后,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多选题- (共2题)
A.K2SO4、BaCl2、NaNO3、NaCl | B.HCl、(NH4)2SO4、Ba(OH)2、Na2SO4 |
C.KOH、Na2SO4、CuSO4、MgCl2 | D.KCl、AgNO3、KNO3、NaCl |

① ② ③ ④
A.图①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
B.图②是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充分煅烧 |
C.图③是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
D.图④是向Na2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
6.填空题- (共5题)
(1)计算:需要氯化钾固体的质量为 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固体。若所用砝码生锈了,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15.0%。
(3)溶解:该操作中用 (填仪器名称)搅拌至完全溶解。
(4)装瓶:将配制的溶液倒入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并贴上标签。
A干冰 B盐酸 C煤 D石油
E小苏打 F硝酸钾 G葡萄糖 H烧碱
(1)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3)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的是 ;
(4)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
(5)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
(6)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2)取实验(1)所得溶液,加足量的盐酸,产生气泡。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不含有 。
(3)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甲乙两位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甲同学:取实验(1)得到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
②乙同学:取实验(1)得到的溶液,先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
两位同学通过实验都得出“白色粉末中含有NaOH”的结论。同学们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乙同学在实验中先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7.实验题- (共2题)
(查阅资料)
①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和氯化铵。
②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
③生产原理:NaCl+ NH3+ CO2+ H2O= NaHCO3↓+ NH4Cl,分离得晶体A,并使其充分受热,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NH3↑+HCl↑。
⑤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讨论)
(1)溶液A中的溶质有NaCl和 、 ,操作Ⅱ的名称为 。
(2)上述流程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 。
(3)写出加入Na2CO3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 (填序号)。
|
(5)根据上述信息,请你设计实验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组成确定)
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6)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写化学式)。
(含量测定)
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假定只有(6)中的杂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7)甲组实验:取10.0 g纯碱样品,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充分加热蒸发所得物质并干燥、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0.9 g。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8)乙组实验:取10.0 g纯碱样品,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后装置C增重了3.5g(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组测定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2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