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05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8/30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X混合气体由H2、CO、CH4的成分组成,为检验气体的成分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注:夹持装置未画出;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可用于检验水的存在):

(查阅资料)
(1)CO和二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产生黑色钯(Pd):CO+PdCl2+H2O=CO2+Pd↓+2X,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高温条件下,H2可还原氧化铁,产生铁和水。在高温条件下,CH4也可与Fe2O3反应:4Fe2O3+nCH48Fe +nCO2+2nH2O,其中n的值为______(填数字)。
(提出假设)关于X混合气体的组成,同学们提出下列假设:
①H2和CO ②H2和CH4 ③CO和CH4 ④H2、CO和CH4
(实验现象)A中出现黑色固体;C中固体逐渐变为黑色;D固体变为蓝色;E中溶液变浑浊。
(问题讨论)
(3)根据以上实验现象,甲同学和老师一致认为:可排除假设______(填假设序号)。
(4)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乙认为可排除“假设①”。你认为乙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
(5)丙同学认为:要验证剩余的假设是否成立,需要在A、B之间增加装置H,但该装置未画完整,请在答题卡中将装置画完整______。
(6)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得实验中装置D质量增加m1g,装置E和F质量增加的总和为m2g,若m1∶m2=______(填写比值),则“假设③”成立。

2.流程题(共1题)

2.
以二氧化硫尾气、石灰石、空气、碳酸氢铵、氨气和KCl等为原料可以合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硫酸钾等物质。合成流程如下图所示:

(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2)写出反应II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单选题(共14题)

3.
下列物质的转变中,不能只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Fe→FeSO4C.CaCO3→Ca(OH)2D.CO2→O2
4.
下图是形成“合成气”的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D.仅用合成气为原料可合成草酸(H2C2O4
5.
有反应:X+H2SO4=BaSO4↓+2Y,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X一定是BaCl2B.X一定是Ba(NO3)2
C.Y中一定含有氢元素D.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35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醋B.冰镇啤酒C.冰水混合物D.加碘食盐
7.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合理的是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选用10mL量筒量取5.5 mL 蒸馏水D.铁粉溶于足量稀硫酸中,形成黄色溶液
8.
下列甲乙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化石燃料
煤气
B
常用溶剂

C
金属材料
玻璃钢
D
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碳
 
A.AB.BC.CD.D
9.
如下图所示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甲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乙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则甲乙两种物质可能是

 


A
稀硫酸
铜片
B
双氧水
MnO2
C
稀盐酸
锌粉
D
NaOH溶液
CO2
 
A.AB.BC.CD.D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稀盐酸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C.用肥皂水能区分硬水与软水D.用灼烧的方法区分铁粉与碳粉
11.
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借助化学反应,太阳能可转化为电能
B.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循环的实现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危机
12.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较多的氯化钠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
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40℃时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
1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验气密性B.固液分离C.稀释浓硫酸D.称取氢氧化钠
14.
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水银:HgB.纯碱:NaOHC.碳铵:NH4HCO3D.熟石灰:Ca(OH)2
15.
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
B.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C.pH < 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
D.研制并使用可降解塑料能缓解白色污染
16.
2.4g铁和镁的混合物,与5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
A.5.0%B.10.0%C.15.0%D.16.0%

4.选择题(共22题)

17.根据回答下列问题.

18.用符号或文字填空.
19.用符号或文字填空.
20.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21.

请看“1978年-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部分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项目

   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

(单位: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单位:元)

1978年

3645.2

206

343

134

1998年

79553

3240

5425

2160

2014年

636463

41367

28844

10489

2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2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24.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变化是(  )
25.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变化是(  )
26.A,B均为原子序数为1﹣20的元素,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A2+离子比B2离子少8个电子,则B的原子序数是(  )
27.安陆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创建美丽宜居城市,其中之一就是“让休闲避暑养生区和农业区形成大的负氧离子库”.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2),O22与O2相同的是(  )
2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氯元素资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29.

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30.小红对紫红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31.小红对紫红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32.

重庆某中学学生在校园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主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打印       IE收藏       复制链接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有没有看胜利日大阅兵?2015年9月3日上午9时,全世界和所有中国人共同见证了一场特殊的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此次阅兵仪式有50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出席。祖国V5!            【楼主 发帖】

阅兵仪式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力量,更表达了中国的态度。看习大大说的,“以史为鉴,坚决维护和平”。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大国”,太赞了!             【1楼 跟帖】

祖国近年的发展变化太大了!由此可见,我国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楼 跟帖】

XX中学校园论坛                                                   回复新帖

33.

材料一、改革开放三十七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增长,国家财富积累大增,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

材料二、面前,虽然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人均GDP尚排在世界百位之后。城乡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农村仍然很落后,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4.

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

35.

我国的地势特点对河流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36.

我国的地势特点对河流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37.

下列风俗习惯或文化传统中,体现蒙古族人文特色的是(    )

38.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

5.多选题(共2题)

39.
下列各组溶液,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K2SO4、BaCl2、NaNO3、NaClB.HCl、(NH4)2SO4、Ba(OH)2、Na2SO4
C.KOH、Na2SO4、CuSO4、MgCl2D.KCl、AgNO3、KNO3、NaCl
40.
下列图示与实验事实不一致的是

① ② ③ ④
A.图①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B.图②是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充分煅烧
C.图③是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D.图④是向Na2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6.填空题(共5题)

4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钠离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3)最简单的有机物    ;(4)硫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
42.
(4分) 小丽配制50.0 g 15.0%的氯化钾溶液的操作步骤为:
(1)计算:需要氯化钾固体的质量为   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固体。若所用砝码生锈了,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15.0%。
(3)溶解:该操作中用 (填仪器名称)搅拌至完全溶解。
(4)装瓶:将配制的溶液倒入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并贴上标签。
43.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干冰    B盐酸    C煤 D石油
E小苏打  F硝酸钾   G葡萄糖  H烧碱
(1)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3)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的是     
(4)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5)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6)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44.
(2分)请仔细观察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所代表的一个名词是
(2)要缓解图中B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45.
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所有反应均恰好完全):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2)取实验(1)所得溶液,加足量的盐酸,产生气泡。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不含有
(3)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甲乙两位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甲同学:取实验(1)得到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
②乙同学:取实验(1)得到的溶液,先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
两位同学通过实验都得出“白色粉末中含有NaOH”的结论。同学们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乙同学在实验中先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7.实验题(共2题)

4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①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和氯化铵。
②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
③生产原理:NaCl+ NH3+ CO2+ H2O= NaHCO3↓+ NH4Cl,分离得晶体A,并使其充分受热,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NH3↑+HCl↑。
⑤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讨论)
(1)溶液A中的溶质有NaCl和       ,操作Ⅱ的名称为    
(2)上述流程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
(3)写出加入Na2CO3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    (填序号)。
A.CO2
B.NH3
C.HCl
D.NaOH
 
(5)根据上述信息,请你设计实验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组成确定)
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6)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写化学式)。
(含量测定)
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假定只有(6)中的杂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7)甲组实验:取10.0 g纯碱样品,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充分加热蒸发所得物质并干燥、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0.9 g。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8)乙组实验:取10.0 g纯碱样品,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后装置C增重了3.5g(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组测定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47.
26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2)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收集氧气完毕时,应先    (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用B、E装置组合制取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硫化氢(H2S)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氢硫酸是硫化氢的水溶液,其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得H2S。某同学用右图F、G、H装置组合来收集H2S气体。

①F用于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
②G装置的作用是 ,H装置的作用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2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