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标签如图)。他们提出可能是Na2SO4、NaHCO3、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三种物质溶液在常温下的 PH 如下表

(1)小新同学认为该溶液不可能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签破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其成分,小新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三种物质溶液在常温下的 PH 如下表


(1)小新同学认为该溶液不可能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签破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其成分,小新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称取NaCl和BaCl2的固体混合物32.5g,加入100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 g.
(2)A点时,溶液的溶质有 .
(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4)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 g.
(2)A点时,溶液的溶质有 .
(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4)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单选题- (共7题)
3.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据报道,药物扎那米韦(化学式为C12H20N4O7)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治疗有效。下列有关扎那米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扎那米韦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B.1个扎那米韦分子由12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 |
C.扎那米韦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6:5:14 |
D.扎那米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2 |
4.
近期,原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柴静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人们对雾霾天气的关注.雾霾的形成和空气中PM2.5超标有关,PM2.5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措施不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 B.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 |
C.用农作物秸秆做燃料 | D.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
8.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
C.硝酸钾中含有K元素和N元素,所以硝酸钾属于复合肥 |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9.
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4.选择题- (共1题)
10.已知cosx= {#mathml#}{#/mathml#} ,且tanx>0,则cos( {#mathml#}{#/mathml#} ﹣2x)={#blank#}1{#/blank#}.
5.填空题- (共5题)
11.
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D中x=_____。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_____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D中x=_____。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_____倍。
12.
材料: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Ni),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
Ni +H2SO4 = NiSO4 + H2↑。
根据此材料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1)铸造硬币用到的材料是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
Ni +H2SO4 = NiSO4 + H2↑。
根据此材料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1)铸造硬币用到的材料是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
13.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表3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① 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
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度,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图7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1)表3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① 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
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度,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图7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14.
(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2.5g,需要量取水___________________ 。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5.
合理利用与开发能源,增强安全意识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__。
(2)在实验室里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灭火,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__。
(2)在实验室里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灭火,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