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氯化钾样品中少量氯化钙和氯化镁的流程:

请回答:
(1)氯化钾样品的提纯
①KOH溶液与欲除去的杂质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加入“试剂A”可除去氯化钾样品中的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验证氯化钙完全被除去的方法是
。
③加入“试剂B”的目的是 。
④“操作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2)用提纯的KCl固体配制200g10%的KCl溶液,需要KCl的质量为 g;配制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玻璃棒、 。

请回答:
(1)氯化钾样品的提纯
①KOH溶液与欲除去的杂质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加入“试剂A”可除去氯化钾样品中的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验证氯化钙完全被除去的方法是
。
③加入“试剂B”的目的是 。
④“操作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2)用提纯的KCl固体配制200g10%的KCl溶液,需要KCl的质量为 g;配制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玻璃棒、 。
2.推断题- (共1题)
2.
有A、B、C、D、E、F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含氧酸,B是一种碱,C是一种硝酸盐,D是一种钠盐。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Ⅰ. 把A滴入B中,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E。
Ⅱ. 把A滴入C中,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E。
Ⅲ. 把C滴入D中,有白色沉淀F生成,该沉淀溶于稀HNO3。
Ⅳ. 把A滴入D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请回答: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C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与B ;
C与D 。
Ⅰ. 把A滴入B中,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E。
Ⅱ. 把A滴入C中,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E。
Ⅲ. 把C滴入D中,有白色沉淀F生成,该沉淀溶于稀HNO3。
Ⅳ. 把A滴入D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请回答: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C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与B ;
C与D 。
3.单选题- (共13题)
8.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
D.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
12.
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要区别合成纤维制品和羊毛制品,可抽丝灼烧后,闻气味 |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
C.要除去氧化铁中混有的少量铁,加入盐酸后,过滤即可 |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再测定 |
14.
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KNO3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
B.只观察外观,不能区别NH4Cl与NH4NO3 |
C.保存NH4HCO3时应该注意防晒、防潮 |
D.在KCl中加入熟石灰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
4.选择题- (共15题)
5.填空题- (共4题)
31.
回答下列问题,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用氯化亚钯(PdCl2)可测定空气中微量的一氧化碳。常温下,氯化亚钯溶液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灰黑色的金属钯(Pd)沉淀,还生成二氧化碳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澄清石灰水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实验现象,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中含有 (写离子符号),石灰水中含有 (写离子符号)。
(1)用氯化亚钯(PdCl2)可测定空气中微量的一氧化碳。常温下,氯化亚钯溶液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灰黑色的金属钯(Pd)沉淀,还生成二氧化碳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澄清石灰水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实验现象,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中含有 (写离子符号),石灰水中含有 (写离子符号)。
33.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不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2)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290t含杂质20%的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其中含铁 t。
(4)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之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过滤,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 。
(1)下列不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
(2)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290t含杂质20%的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其中含铁 t。
(4)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之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过滤,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 。
34.
(1)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③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硫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40℃时,在100g水中加入48.4g硫酸钠,然后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①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③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溶剂的质量 | B.溶液的质量 | C.溶质的质量分数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硫酸钠溶解度/g | 4.5 | 9.6 | 20.2 | 40.8 | 48.4 |
40℃时,在100g水中加入48.4g硫酸钠,然后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6.实验题- (共3题)
35.
下列装置可制取有关气体。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如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4)制取二氧化碳时如果错用了较浓的盐酸,会使CO2中混有 (填名称);若要除去CO2中的该物质,应选用右图装置中的 (填字母)。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如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4)制取二氧化碳时如果错用了较浓的盐酸,会使CO2中混有 (填名称);若要除去CO2中的该物质,应选用右图装置中的 (填字母)。

36.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测定一瓶BaCl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从试剂瓶中取出10gBaCl2溶液于一个洁净的烧杯中。
(2)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滴加AgNO3溶液,直至 为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滴加AgNO3溶液时,滴管要保持 ,不要接触器壁,用毕立即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3)右图所示的过滤装置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用文字叙述加以改正。
; 。

用改正后的装置对(2)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
(4)把过滤得到的沉淀物移到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充分干燥后称量,沉淀物的质量是2g,则BaCl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1)从试剂瓶中取出10gBaCl2溶液于一个洁净的烧杯中。
(2)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滴加AgNO3溶液,直至 为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滴加AgNO3溶液时,滴管要保持 ,不要接触器壁,用毕立即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3)右图所示的过滤装置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用文字叙述加以改正。
; 。

用改正后的装置对(2)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
(4)把过滤得到的沉淀物移到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充分干燥后称量,沉淀物的质量是2g,则BaCl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37.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1 图2
(1)小明同学通过图1所示的实验,证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小明同学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10%的盐酸,并用温度计测出了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右表所示)。根据右表数据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
(3)小明同学通过图2所示的实验,也证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图1 图2
(1)小明同学通过图1所示的实验,证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小明同学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10%的盐酸,并用温度计测出了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右表所示)。根据右表数据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
加入盐酸的 体积(mL) | 溶液温度 变化(℃) |
2 | 5.2 |
4 | 9.6 |
6 | 13.0 |
8 | 16.0 |
(3)小明同学通过图2所示的实验,也证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