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自然界各种资源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合理地开发利用。
(1)为防止空气中CO2含量增加带来的温室效应,法国化学家Paul Sabatier提出CO2甲烷反应。该反应使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和H2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经蒸发结晶可获得粗盐。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实验室里可通过下列步骤制取精盐:_________→过滤→____________ (填写操作步骤)。
(3)“城市假日广场”公众饮水机是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4)2014年省运会在湛江举办,让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B.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少开车 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1)为防止空气中CO2含量增加带来的温室效应,法国化学家Paul Sabatier提出CO2甲烷反应。该反应使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和H2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经蒸发结晶可获得粗盐。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实验室里可通过下列步骤制取精盐:_________→过滤→____________ (填写操作步骤)。
(3)“城市假日广场”公众饮水机是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4)2014年省运会在湛江举办,让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B.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少开车 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2.
某活动小组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溶液,实验过程为:

⑴废铜在空气中加热后得到的氧化铜中含有少量铜,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热时氧化铜易分解生成铜
b.铜与氧气没有完全反应
c.加热时铜不能与氧气反应
⑵操作Ⅰ的名称是 ,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
⑶盛放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制容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⑷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可得,滤渣中一定含有 。

⑴废铜在空气中加热后得到的氧化铜中含有少量铜,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热时氧化铜易分解生成铜
b.铜与氧气没有完全反应
c.加热时铜不能与氧气反应
⑵操作Ⅰ的名称是 ,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
⑶盛放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制容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⑷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可得,滤渣中一定含有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
道? 。

(1)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 | | 你的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
道? 。
3.选择题- (共10题)
7.
下列各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尤其到了唐代,不少诗人都是在异乡进行诗歌创作,在游历的过程中进行创作。
②诗歌是情绪的流动,这些诗人,如屈原、杜甫就是游子。
③诗歌与旅游的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④从楚国的屈原开始,诗歌与旅游变得密不可分。
⑤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留下了最丰富、最感人的诗篇。
8.
下列各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尤其到了唐代,不少诗人都是在异乡进行诗歌创作,在游历的过程中进行创作。
②诗歌是情绪的流动,这些诗人,如屈原、杜甫就是游子。
③诗歌与旅游的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④从楚国的屈原开始,诗歌与旅游变得密不可分。
⑤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留下了最丰富、最感人的诗篇。
4.单选题- (共1题)
5.多选题- (共4题)
15.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物都是有机物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中可能有氧化物
D.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A. 反应物都是有机物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中可能有氧化物
D.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6.
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将食盐经溶解、过滤、蒸发来制纯净的氯化钠 |
B.鸡蛋放入醋中变成“软壳蛋” |
C.用水、白糖、柠檬酸、纯碱制汽水 |
D.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
17.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B. pH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浸入待测液,测定结果不变
C. 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下降,因为硝酸铵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D.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B. pH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浸入待测液,测定结果不变
C. 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下降,因为硝酸铵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D.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6.填空题- (共4题)
20.
(5分)据报道:近年来在10多个城市的上万套全装修房项目中,大量使用甲醛严重超标、劣质的安信地板。我国《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规定:“El级板材相当于甲醛释放量为1.5mg/L;E0级板材的甲醛释放量为0.5mg/L。”目前,化学家已能从马铃薯中提取植物胶做板材的黏合剂,有效地减少了甲醛的排放。试根据上述资料填空。
(1)已知甲醛的结构式为
,该物质为___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碳、氢和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 ,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 (精确到0.1%)。
(2)E1级板材比E0级板材释放甲醛量多了 倍。
(1)已知甲醛的结构式为

(2)E1级板材比E0级板材释放甲醛量多了 倍。
21.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对Cu、Fe、Mg、Ag、Al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学习。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⑴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序号,下同)。

A.铁锅 B.铜导线 C.铝箔
⑵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 电子。
⑶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Cu + 2H2SO4(浓)
CuSO4 + X↑ + 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4)Cu、Fe、Mg、Ag、Al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出其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序号,下同)。

A.铁锅 B.铜导线 C.铝箔
⑵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⑶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Cu + 2H2SO4(浓)

(4)Cu、Fe、Mg、Ag、Al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出其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 。
(2)将t2℃时A、B、C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 ,无溶质析出的是_______。
(3)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4)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 。
(2)将t2℃时A、B、C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 ,无溶质析出的是_______。
(3)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4)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选择题:(10道)
单选题:(1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