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03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11/15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其中A、C是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B是未包过氧化钠的棉花.实验中观察到A、C棉花依次燃烧,B棉花未燃烧.

(1)B棉花起的作用是_____.
(2)棉花能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_____的条件.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
2°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3°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小组同学设计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②_____;
③_____.
(实验分析)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
(4)E装置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_____.
(实验结论)
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
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⑴D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
⑵E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
⑶向G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为无色,则G溶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溶液为红色,则G溶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写出F→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共1题)

3.
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可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削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
⑴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2SO2+______  高温   2CaSO4
⑵若加入含氧化钙5.6 g的生石灰,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克?

4.计算题(共1题)

4.
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下图是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样品质量为11.0 g,装置D的质量为172.2 g)。操作步骤为:将样品装入广口瓶中→打开止水夹,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连接装置D→关闭止水夹,向盛有样品的广口瓶中滴加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打开止水夹,再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176.6 g。(假设每套装置均反应完全)。

⑴若去掉C装置,则测定结果   (填序号)。
①偏大 ②偏小 ③不变 ④无法判断
⑵开始时和结束时都要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分别是   

⑶计算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5.单选题(共16题)

5.
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时,发生的反应为C+ H2O ="=" H2+C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6.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Z的化学式为X2Y3
B. 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Z
C. 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2b﹣a)gY2
D. 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7.
在“2H2+ O22H2O”的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A.H2OB.O2C.H2D.H和O
8.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糖类B.蛋白质C.甲烷D.二氧化碳
9.
生活中的下列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B.铅笔芯C.碳酸饮料D.不锈钢锅
10.
美国科学家将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3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47B.57C.118D.175
11.
下列描述内容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安全常识:室内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环保知识: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空气污染;控制使用塑料袋——防止“白色污染”
C.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物质用途: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磷酸二氢钙[Ca(H2PO4)2]——用作复合肥料
12.
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中,很多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因此生活中的垃圾要分类回收。下列物质中,属于可回收物的是①废旧纸箱 ②空塑料瓶 ③厨余垃圾 ④易拉罐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
某同学根据右图所示溶解度曲线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3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1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D.NaCl的溶解度与KNO3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
14.
甲、乙、丙、丁是四种化合物,其中乙是一种常见的气体(“→”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实现转化,“—”表示两端物质可发生反应),则甲为
A.NaClB.NaOHC.CaCO3D.Ca(OH)2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氯化铁固体
氯化铜固体
铁粉 过滤
B
二氧化碳
氧气
点燃混合气体
C

氧化铁
加盐酸 蒸发
D
碳酸钠粉末
碳酸钙粉末
加水 过滤、蒸发
 
A.AB.BC.CD.D
1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作食品干燥剂B.大理石用于建筑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氢氧化钠可去除油污
17.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向含有稀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稀释pH =2的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A.AB.BC.CD.D
18.
下图为实验小组测绘的甲、乙、丙、丁四条河水的pH对比图,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9.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
20.
50 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将混合溶液蒸干后可得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46 g,则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A.1 gB.2 gC.3 gD.4 g

6.选择题(共20题)

21.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判断对错)
2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blank#}1{#/blank#}个面,{#blank#}2{#/blank#}条棱,{#blank#}3{#/blank#}个顶点.

23.如图AB=AC,求∠1、∠C的度数?

24.汪师傅要加工377个零件,已经加工了89个,剩下的如果每天加工18个,还要加工多少天?
25.甲、乙共同加工1530个零件,甲每时加工50个零件,乙每时加工60个零件,甲、乙共同加工8时后,剩下的由甲单独完成,还要几时才能完成?
26.甲、乙共同加工1530个零件,甲每时加工50个零件,乙每时加工60个零件,甲、乙共同加工8时后,剩下的由甲单独完成,还要几时才能完成?
27.看图计算.(单位:cm)

28.2是最小的质数,4是最小的合数.(判断对错)
29.2是最小的质数,4是最小的合数.(判断对错)
30.

开明大戏院有一场文娱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回答得体的一句是(    )

31.在加气站应粘贴的安全标志是(   )
32.在加气站应粘贴的安全标志是(   )
33.在加气站应粘贴的安全标志是(   )
34.相邻的两个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35.{#mathml#}158{#/mathml#} 的分数单位是{#blank#}1{#/blank#},它再添上{#blank#}2{#/blank#}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36.任何一个偶数加上1一定是一个奇数.(判断对错)
37.任何一个偶数加上1一定是一个奇数.(判断对错)
38.为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物中气体为NO,设计如图实验(实验过程中活塞2为打开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39.为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物中气体为NO,设计如图实验(实验过程中活塞2为打开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40.五(2)班有女生21人,比男生少6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7.实验题(共3题)

41.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以下实验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
(1)第一组:取三支试管,在其容积的二分之一处做标记。分别充满气体(甲为CO2,乙为A气体,丙为CO2和A的混合气)后倒扣在NaOH溶液中。最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压强差忽略不计)。

据此推测:气体A的化学性质有  
(2)第二组: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丙的集气瓶中注入10 ml 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回答下列问题。
⑴铁在食品防腐上有重要的作用。为防止月饼变质,常在内包装中放入一小包防腐剂,其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锌粉加入到由AgNO3和Cu(NO3)2组成的一定质量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逸出,则滤渣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向“人”字型管的甲、乙两端分别装入适量表中所示物质,并进行相应操作,填写下表。
甲中的物质
乙中的物质
操 作
现 象
饱和石灰水
浓硫酸
盖上塞子,较长时间后
①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溶液
盖上塞子,倾斜装置,使乙中液体流入甲中
②_________________
少量碳酸钙固体
向乙中滴入少量稀盐酸后盖上塞子
③_________________
底部有少量KNO3固体的KNO3溶液
将甲、乙两端同时放入热水中
④_________________
⑤甲中
__________
乙中
___________
倾斜装置,使乙中液体流入甲中
甲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43.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B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20 ℃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含义是    
(2)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3)80 ℃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  
(5)当温度由20 ℃升高至60 ℃时(不考虑水分蒸发),
若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A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不变”、“变大”、“变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0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