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g | 20 | 40 | 60 | 80 | 140 | 160 |
生成沉淀的质量/g | 0 | 0 | 1.07 | 2.14 | 5.35 | 5.35 |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单选题- (共12题)

A.进入烟囱的气体为纯净物 |
B.此过程中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
D.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 |
3.选择题- (共17题)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4.填空题- (共2题)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 。
(2)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开发新能源
B.缓解用电紧张,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3)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汽油中添加乙醇是一种有效措施。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作为汽车燃料的优点是 。

(1)A、B常温下为液态,A能分解成B和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与D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E,且D、E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E与F反应生成G
和B,工业上G常用于洗涤剂的生产,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G和H分别与M反应都生成B、E和N,医疗上常用N来配制生理盐水。H与M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G、B、E在常温下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H,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在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或加入以上某种物质,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物质可能是 (答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5.实验题- (共3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 。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下同)。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可用于制 。

(1)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
现象是 ;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酒精灯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理由是 。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
(3)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方案A: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方案B:选择无色酚酞试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你认为以上方案中合理的是 ,若选择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有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小亮通过上述方法证明该溶液的成分为NaOH,于是他取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
(20℃),并向其中滴加10%的盐酸(20℃),测得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溶液温度 (t)/℃ | 25.2 | 29.6 | 32.0 | 36.0 | 38.2 | 36.7 | 35.7 | 34.7 | 33.7 | 32.9 |
根据上表分析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 mL之间时 。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 mL之间时 。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