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01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1/18

1.简答题(共2题)

1.
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g
20
40
60
80
140
16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
0
1.07
2.14
5.35
5.35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
(3分)工业上制备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电解  4Al+3O2↑。现有102 g氧化铝,可制得金属铝多少克?

2.单选题(共12题)

3.
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B.净化水C.蒸发食盐水D.蜡烛燃烧
4.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反应为Ca(OH)2+H2SO4==CaSO4+2H2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5.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空气B.氮气C.沼气D.水蒸气
6.
下列物质中,含氧分子的是
A.O2B.H2OC.CO2D.SO2
7.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ZnB.MgC.FeD.Cu
8.
下列废旧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同类物质的是
A.啤酒瓶、废电池B.废铜铁、塑料袋
C.旧报纸、硬纸板D.包装塑料、易拉罐
9.
下列物质放入水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豆油     B. 白糖 C. 白醋 D. 酒精
10.
氧化钙常用做食品干燥剂,其俗称为
A.熟石灰B.苛性钠C.生石灰D.石灰石
11.
下列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呈碱性的是
A.猕猴桃 pH=3.2B.食用醋 pH=3.3
C.纯牛奶 pH=6.5D.苏打水 pH=9.1
12.
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硫酸钾K2SO4B.硝酸钾KNO3
C.尿素CO(NH2)2D.磷酸二氢钙Ca(H2PO4)2
13.
广州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下列运动设施中没有用到化学合成材料的是
A.AB.BC.CD.D
14.
右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烟囱的气体为纯净物
B.此过程中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D.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
2SO2 + 2CaCO3 + O2 ="==" 2CaSO4 + 2CO2

3.选择题(共17题)

15.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

16.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

17.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

18.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

19.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

20.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21.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

22.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

23.

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史学家发扬传统史学精神,大力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宣扬反击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性。这里的“传统史学精神”最有可能源自(   )

24.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25.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7.

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

28.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

29.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

30.

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史学家发扬传统史学精神,大力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宣扬反击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性。这里的“传统史学精神”最有可能源自(   )

31.

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史学家发扬传统史学精神,大力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宣扬反击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性。这里的“传统史学精神”最有可能源自(   )

4.填空题(共2题)

32.
(5分)能源与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
(2)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开发新能源
B.缓解用电紧张,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3)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汽油中添加乙醇是一种有效措施。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作为汽车燃料的优点是
33.
下列变化中所涉及到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A、B常温下为液态,A能分解成B和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与D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E,且D、E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E与F反应生成G
和B,工业上G常用于洗涤剂的生产,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G和H分别与M反应都生成B、E和N,医疗上常用N来配制生理盐水。H与M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G、B、E在常温下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H,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在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或加入以上某种物质,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物质可能是   (答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5.实验题(共3题)

34.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下同)。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可用于制
35.
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
现象是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酒精灯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老师说,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理由是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3)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方案A: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方案B:选择无色酚酞试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你认为以上方案中合理的是 ,若选择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有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小亮通过上述方法证明该溶液的成分为NaOH,于是他取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
(20℃),并向其中滴加10%的盐酸(20℃),测得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
(t)/℃
25.2
29.6
32.0
36.0
38.2
36.7
35.7
34.7
33.7
32.9
 
根据上表分析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 mL之间时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 mL之间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