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化学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研究。
(1)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人”字管左端发生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右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若将燃烧的木条从干燥管的上管口伸入管内,可以看到燃烧的木条熄灭,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点性质。

(2)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下图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

① 以上三个实验中,B、C两个实验有明显现象,请你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B: ;实验C: 。
② 实验A因选用的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烧瓶,使实验获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
(1)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人”字管左端发生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右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若将燃烧的木条从干燥管的上管口伸入管内,可以看到燃烧的木条熄灭,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点性质。

(2)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下图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

① 以上三个实验中,B、C两个实验有明显现象,请你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B: ;实验C: 。
② 实验A因选用的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烧瓶,使实验获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
2.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依据右图实验探究分析,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②炒菜时油锅起火,应采取灭火的措施是 。
(2)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1 图2 图3
表示氯原子
表示钠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
②图2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 。
③图3所示,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色,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是____,根据现象说明浓氨水呈____(填“酸性”或“碱性”)。
(1)右图是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依据右图实验探究分析,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②炒菜时油锅起火,应采取灭火的措施是 。
|
(2)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1 图2 图3



①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
②图2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 。
③图3所示,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色,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是____,根据现象说明浓氨水呈____(填“酸性”或“碱性”)。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假设l:红色粉末是铜粉;
假设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
假设3:红色粉末是 。
[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高温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图如下)。

请你完成下表:
[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认假设3成立。
[反思与评价]
(1)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
(3)从环保角度看,上面的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 。
[知识拓展]
(4)请你用另一种新的方法探究这包红色粉末的成分,探究方法 。
(5)为了进一步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序号)
[提出问题]假设l:红色粉末是铜粉;
假设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
假设3:红色粉末是 。
[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高温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图如下)。

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论 |
红色粉末不变色,石灰水不变浑浊 | 假设1成立 |
红色粉末全部变为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 假设2成立 |
| 假设3成立 |
[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认假设3成立。
[反思与评价]
(1)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
(3)从环保角度看,上面的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 。
[知识拓展]
(4)请你用另一种新的方法探究这包红色粉末的成分,探究方法 。
(5)为了进一步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序号)
A.硝酸铜溶液 | B.稀盐酸 | C.氯化锌溶液 | D.硝酸银溶液 |
4.
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2CO3)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CO3、灰份;
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份;
猜想Ⅲ:……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中,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 (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请设计实验证明滤液的主要成分,并分析猜想Ⅰ或Ⅱ哪个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通过实验分析,料泥的主要成份哪种物质___不确定。
(猜想)猜想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CO3、灰份;
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份;
猜想Ⅲ:……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中,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 (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请设计实验证明滤液的主要成分,并分析猜想Ⅰ或Ⅱ哪个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
| | |
[实验反思]通过实验分析,料泥的主要成份哪种物质___不确定。
3.推断题- (共1题)
5.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已知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 表示两边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其中B是浅绿色的溶液,C为红色固体单质。

① B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② 写出转化③的反应方程式 。
(2)实验室有一包由两种盐混合而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酸溶液。为了确定各自成分进行以下实验:白色粉末中加入适量未知酸,反应生成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A和无色溶液,将溶液蒸发、干燥得到固体B,B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
①未知酸是 。 ②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
(3)初中常见几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右图,已知:C物质含有两种元素, B、D、F是三类不同的物质,B是单质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请回答:① F转化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CEG的化学式为 。
(1)右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其中B是浅绿色的溶液,C为红色固体单质。

① B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② 写出转化③的反应方程式 。
(2)实验室有一包由两种盐混合而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酸溶液。为了确定各自成分进行以下实验:白色粉末中加入适量未知酸,反应生成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A和无色溶液,将溶液蒸发、干燥得到固体B,B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
①未知酸是 。 ②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
(3)初中常见几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右图,已知:C物质含有两种元素, B、D、F是三类不同的物质,B是单质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请回答:① F转化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CEG的化学式为 。
4.单选题- (共14题)
7.
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
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
C.可能只有一氧化碳 |
D.可能只有甲烷 |
11.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 2Fe ——2个铁元素 B.
——1个氯离子
C. NO2——1个二氧化氮分子 D. 3Fe3+——3个亚铁离子
A. 2Fe ——2个铁元素 B.

C. NO2——1个二氧化氮分子 D. 3Fe3+——3个亚铁离子
13.
向右图实验装置中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A,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则气体X和洗气瓶内溶液Y分别可能是


| A | B | C | D |
X | HCl | CO2 | CO2 | HCl |
Y(足量) | NaOH | CaCO3 | 浓硫酸 | Na2CO3 |
A.A | B.B | C.C | D.D |
15.
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 |
B.![]() |
C.![]() |
D.![]() |
17.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序号 | 物质 | 性质 | 用途 |
A | 铁粉 | 与盐反应 | 可从废影滚(含AgNO3)中回收银 |
B | 盐酸 |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 焊接金属前,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
C | 熟石灰 | 与二氧化碳反应 | 用于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
D | 纯碱 | 与火碱反应 | 可用于工业制食盐 |
A.A | B.B | C.C | D.D |
5.选择题- (共13题)
29.
定居北京的加拿大女孩琳达,早晨起床后,打开韩国制造的电视机收看早间新闻,一边吃着美国产的面包,一边喝着巴西产的咖啡.然后开一辆由世界最大经济体成员国所产的汽车,去一中加合资企业上班。这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哪一一趋势?( )
6.填空题- (共1题)
33.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为电解水的装置,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下列微粒中,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水分子 B.氢原子 C.氧原子 D.氧分子和氢分子
(2)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图所示:

①向水中加入 (填物质名称),可除去其中的异味。
②下列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3)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中水”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因为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的污水(下水)之间,故名为“中水”。下列关于“中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水”不能作为饮用水
B.利用“中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C.“中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与蒸馏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同
D.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要用到过滤和吸附等方法
(1)右图为电解水的装置,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下列微粒中,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水分子 B.氢原子 C.氧原子 D.氧分子和氢分子
(2)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图所示:

①向水中加入 (填物质名称),可除去其中的异味。
②下列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3)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中水”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因为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的污水(下水)之间,故名为“中水”。下列关于“中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水”不能作为饮用水
B.利用“中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C.“中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与蒸馏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同
D.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要用到过滤和吸附等方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