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00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1/23

1.推断题(共1题)

1.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1)A与水反应生成B,该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A的俗称是________ 。   
(2)C与D反应生成E和水,E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E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_ 。   
(3)B与F反应是工业制D的方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4)用B、C、D、E、F溶液进行实验,取其中两种溶液混合(不发生化学反应),再加入剩余溶液中的一种,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若产生如图所示的现象,且混合溶液中的两种溶质均由三种元素组成。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若产生如图2所示的现象,在下表中填写混合溶液及所加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混合溶液

所加溶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流程题(共1题)

2.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金属铁、铝常用来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其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右图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4)从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水中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固体丙的化学式为 ;写出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计算题(共1题)

3.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所使用的石头纸、环保手提袋和购物袋,主要原料是具有环保意义的碳酸钙。为测定某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称取10g碎纸样品放入烧杯中,将50g 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209.12
218.24
227.36
236.48
246.48
 
(1)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 g气体。
(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单选题(共11题)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B.硫酸用于除铁锈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小苏达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粗盐B.生铁C.汽水D.纯碱
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7.
过氧乙酸常用来配制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由9个原子构成的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3
8.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A.AB.BC.CD.D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10.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C.t2℃时,在l00g水中放入6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比乙的大
11.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中加入10g蔗糖,完全溶解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100g。则原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A.10%B.11%C.20%D.22%
12.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羊绒和腈纶(抽丝灼烧)B.NaOH溶液和稀H2SO4(酚酞溶液)
C.Ca(OH)2溶液和NaOH溶液(稀盐酸)D.KMnO4 和CaCO3(观察颜色)
13.
佝偻病患者体内主要缺少的元素是
A. 钙 B. 铁 C. 锌 D. 硒
14.
右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分解反应
②此过程中S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③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④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SO2+CaCO3 ="==" CaSO4 + CO2
A.③B.①③C.②③④D.③④

5.选择题(共13题)

15.

以下说法中,不属于玻尔所提出的原子模型理论的是(   )

16.

以下说法中,不属于玻尔所提出的原子模型理论的是(   )

17.

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L1、L2、L3为3个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当开关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18.

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L1、L2、L3为3个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当开关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19.

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L1、L2、L3为3个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当开关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20.

发电机输出功率为P=100kW,输出电压U1=250V,用户需要的电压U4=220V,输电线电阻为R=10Ω.若输电线中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为输送功率的4%,试求:

21.

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22.

如图所示,线圈面积为0.05m2,共100匝,线圈总电阻为1Ω,与外电阻R=9Ω相连.当线圈在B= 2π T的匀强磁场中绕OO′以角速度ω=10πrad/s匀速转动时,求:

23.

如图所示,线圈面积为0.05m2,共100匝,线圈总电阻为1Ω,与外电阻R=9Ω相连.当线圈在B= 2π T的匀强磁场中绕OO′以角速度ω=10πrad/s匀速转动时,求:

24.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闭合线圈abcd,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边长ab=1.0m、bc=0.5m,电阻r=2Ω. 磁感应强度B在0~1s内从零均匀变化到0.2T. 在1~5s内从0.2T均匀变化到﹣0.2T,取垂直纸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求:

25.

如图所示,一宽40cm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20cm/s通过磁场区域,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设逆时针方向为正. 在下列图线中,正确反映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

26.

如图所示,一宽40cm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20cm/s通过磁场区域,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设逆时针方向为正. 在下列图线中,正确反映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

27.

如图甲所示,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相距为L1=1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30°角,上端连接阻值R=1.5Ω的电阻;质量为m=0.2kg、阻值r=0.5Ω的匀质金属棒ab放在两导轨上,距离导轨最上端为L2=4m,棒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整个装置处于一匀强磁场中,该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g=10m/s2

6.填空题(共1题)

28.
(6分)2010年12月14日下午,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在中国科技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旨在引导公众改变生活观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展览共设5个分主题展区。
(1)地球村的“碳”危机,展示人类过度开发、高碳排放所造成的恶果,如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N2O)、甲烷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甲烷的化学式为    
(2)自然界的“碳”循环。使用各类化石燃料可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天然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入二氧化碳,请将下列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6CO2 +  C6H12O6 + 6O2
(3)你和我的“碳”足迹。“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它有一定的计算方法,如乘坐飞机长途旅行二氧化碳排放量(Kg)=公里数×0.139,若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种    棵树来补偿(按每棵树能吸收111Kg二氧化碳来计算)。

(4)高科技的减“碳”术。为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新生活的低“碳”路。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少买不必要的衣服B.使用节能电器
C.洗碗时不间断地放水冲洗   D.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7.实验题(共2题)

29.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1)
 

①关闭活塞K,给木炭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K,通入氧气。
③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
①木炭不燃烧。
②木炭不燃烧。
③木炭燃烧。
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稀硫酸注入小试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3)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水注入人字形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30.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号,下同)。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要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