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00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1/25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小丽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是对其是否变质产生了兴趣。她和同学们准备对这瓶固体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b.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可以发生反应:Na2CO3+ CaCl2=CaCO3↓+2NaCl。
(作出猜想)猜想1.固体没有变质
猜想2.固体部分变质
猜想3.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1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2正确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两个方案都不合理。方案一不合理的原因是
方案二不合理的原因是 。同学们重新设计了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2正确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若猜想3正确,该实验的现象应该是
(继续探究)同学们继续探究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利用以下装置进行了实验。

你认为她们需要测的数据是 (填字母序号)。
a.固体样品的质量    b.碱石灰实验前后的质量
c.浓硫酸实验前后的质量 d.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前后的质量 
e.所用稀硫酸的质量
(实验反思)根据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发现结果比实际偏小,原因可能是

2.推断题(共1题)

2.
A~F为初中常见的六种不同物质。下图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请根据以下每小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

(1)若A为火碱,则A的化学式为 ,C的化学式为 ,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将(1)中推出的六种物质改变位置,仍然符合上图中的转化关系。当F为火碱时,则A的化学式为 ,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从上述六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的物质,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胶塞,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某种固体和液体后,迅速盖好胶塞,可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符合条件的固体和液体分别为

3.简答题(共2题)

3.
(3分)小刚想用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他做了如下实验:首先称取50g贝壳样品于烧杯中,烧杯质量为100克。然后将150g的盐酸平均分5次加入(假设杂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到烧杯中。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烧杯+剩余物质质量
175.6g
X
226.8g
252.4g
280.2g
(1)X=    g;
(2)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第三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3分)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2NaOH+Cl2↑+H2↑。若制得40g氢氧化钠,同时可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4.单选题(共12题)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熟石灰中和化工厂废酸B.碳酸钙做建筑材料
C.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6.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海水晒盐C.风力发电 D.冰川融化
7.
下列四组实验不能够获得成功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探究分子的性质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8.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某种催化剂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请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种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B.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44:7
C. 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丁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O B. Al C. Si D. Fe
10.
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振荡,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蔗糖     B. 碳酸钙 C. 植物油 D. 面粉
1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1℃时,甲、乙100g饱和溶液中,均含溶质30g
B. 将甲和乙的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C. t2℃时,在l00g水中放入60g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D. 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乙先达到饱和
12.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3.
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已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100g,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变为1.2%。则原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A.1:20B.2:3C.1:220 D.1:222
14.
如图所示,某无色溶液能分别与四种物质发生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X一定是稀盐酸
B. 黄色溶液中的溶质为FeCl2
C. 溶液X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D. X与铁反应后,生成浅绿色溶液和氢气
15.
下列常见的化学肥料中,属于钾肥的是
A. KCl B. CO(NH2)2 C. Ca3(PO4)2 D. NH4H2PO4
1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加热液体C.点燃酒精灯D.检验气密性

5.选择题(共8题)

17.已知复数 {#mathml#}1+aii{#/mathml#} (i为虚数单位,a∈R)的实部与虚部互为相反数,则a={#blank#}1{#/blank#}.
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2与R3的阻值相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2:3.把电流表A1和A2分别换成电压表V1和V2后,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U1、U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2与R3的阻值相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2:3.把电流表A1和A2分别换成电压表V1和V2后,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U1、U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20.已知函数f(x)=ax3+bx2,当x=1时,有极大值3,则a+b的值为{#blank#}1{#/blank#}.
21.已知函数 {#mathml#}f(x)=lnxx{#/mathml#}
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3)= {#mathml#}(n+3)(n+4)2(nN*){#/mathml#} ”,当n=1时,等式应为{#blank#}1{#/blank#}.
23.如图,在半径为3m的 14 圆形(O为圆心)铝皮上截取一块矩形材料OABC,其中点B在圆弧上,点A、C在两半径上,现将此矩形铝皮OABC卷成一个以AB为母线的圆柱形罐子的侧面(不计剪裁和拼接损耗),设矩形的边长AB=xm,圆柱的体积为Vm3

24.小张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图.

6.填空题(共2题)

25.
(5分)牙膏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日用品。
(1)生活中使用的加氟牙膏中的“氟”是指 (填“原子”或“元素”)。
(2)牙膏中的摩擦剂是极细小的碳酸钙粉末,它的生产过程如右图所示:

①步骤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步骤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右图牙膏说明书中,单氟磷酸钠(Na2PO3F)由 种元素组成。该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44)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6.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1)图1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 (填“过滤”或“消毒”),将硬水通过该净水器后得到的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

图1    图2
(2)图2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①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

7.实验题(共2题)

27.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是用 法收集气体。
(2)实验室用装置B完成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3)装置C中玻璃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8.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也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填字母序号),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对该现象的解释为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