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99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2/21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化合物,其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两物质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D、E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不含相同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E的化学式:D___ ____,E___ ____
(2)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____
(3)实现A→B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 ____反应。

2.计算题(共1题)

2.
现有一瓶纯碱样品其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课外化学小组同学将100g盐酸分5次加入到20g纯碱样品中,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8.24
a
74.72
 
请计算:
(1)第2次加入盐酸后,a为___ ____g。
(2)16%的NaCl溶液可用于生物小组进行选种。欲将第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16%的NaCl溶液,可先向此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至无气泡产生为止,这时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水多少克?(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

3.简答题(共1题)

3.
“嫦娥一号”的发射是我国探月计划的第一步.用于发射的火箭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它装有大量的液氢和液氧原料.若现有20t的液氢燃料,则至少需要液氧多少吨?(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2H2O)

4.单选题(共13题)

4.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B.牛奶变酸C.湿衣服晾干D.铁锅生锈
5.
如图所示,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
6.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液氮用于超低温实验
C. 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D. 食盐作调味品
7.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面粉     B. 蔗糖 C. 植物油 D. 汽油
8.
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中,质量不会增加的是
A. 氢氧化钠固体 B. 生石灰 C. 浓盐酸 D. 浓硫酸
9.
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石灰水反应的是的是
A. 纯碱溶液 B. 铁锈 C. NaOH    D. CO2
10.
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
A. 干冰、冰 B. 熟石灰、消石灰 C. 纯碱、烧碱    D. 生石灰、石灰石
11.
下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酸性最强的是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B.C.D.
13.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物 质
选用的方法或试剂
A
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
B
盐酸、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稀盐酸
C
合成纤维制品和羊毛制品
灼烧
D
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通二氧化碳气体
 
A. A B. B C. C D. D
14.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碳、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B. 山林中的道路可以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
C. 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 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5.
下列燃料中最清洁的燃料是
A. 汽油     B. 天然气 C. 氢气 D. 柴油
16.
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A.吸烟产生的一氧化碳B.烧水时产生的水蒸气
C.装饰材料释放出的甲醛D.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

5.选择题(共10题)

17.将镁、铝的混合物共0.2mol,溶于200mL 4mol•L1的盐酸溶液中,然后再滴加2mol•L1的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8.已知Zn(OH)2与A1(OH)3一样,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它与强酸、强碱都能发生反应,但与A1(OH)3不同的是,Zn(OH)2能溶于过量的氨水中,而Al(OH)3却不能.则下面四组物质的溶液,不能运用滴加顺序进行鉴别的是(   )
1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用玻璃棒蘸取浓硝酸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

浓硝酸有酸性和氧化性

B

CO2通入BaCl2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出现

生成了BaCO3沉淀

C

Al箔插入稀HNO3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过量的Fe粉中加入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20.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氧化物的是(   )
21.在如图所示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b.下列a与b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22.下列除杂或鉴别的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23.在H2SO4、K2SO4、Al2(SO43和明矾[KAl(SO42•12H2O]的混合溶液中,H+的浓度为0.2mol/L,SO42的浓度为0.5mol/L,当加入等体积0.6mol/L 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K+的浓度约为(   )
24.在H2SO4、K2SO4、Al2(SO43和明矾[KAl(SO42•12H2O]的混合溶液中,H+的浓度为0.2mol/L,SO42的浓度为0.5mol/L,当加入等体积0.6mol/L 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K+的浓度约为(   )
25.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 验 事 实

结 论

A

加热的铝箔熔化,但液态的铝不滴落

熔点:氧化铝>铝

B

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D

常温下,铜与冷的浓H2SO4不反应

铜与浓硫酸发生钝化

26.配制100mL 0.1000mol/L HCl溶液,下列有关配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6.填空题(共3题)

27.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下列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 ____
A. 矿泉水  B. 蒸馏水  C. 河水  D. 雨水
(2)如右图所示的简易净化水的装置,运用了如下净水方法中的___ ____ (填序号)。

A、消毒  B、过滤  C、蒸馏  D、吸附
(3)某同学设计了电解水简易装置,其中A、B电极由金属曲别针制成。通电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___ ____电极[填A或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

(4)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 ____;若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则用洁厕灵除水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
(5)根据上述电解水实验现象,若已知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0.089g/L,氧气密度:1.429g/L。则计算一个水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数学表达式为___ ____
28.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常见金属和金属材料,用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能分析和解释许多现象。
(1)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___ ____

A.铸铁炊具 B.金属细丝 C.铜制电缆 D.铁锤
(2)常见的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___ ____(填序号)选项关系最大。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的导电性 ③金属活动性
(3)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份为氧化铁)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____。世界上每年有近四分之一的钢铁被锈蚀,为了保护金属资源我们必须学会防锈,下列介绍的实例只利用隔绝氧气来达到防锈的是:___ ____

A、菜刀用完后擦拭干净存放
B、自行车三角架涂漆
C、夏季停暖后暖气片内注满水防止内部生锈
D、用不锈钢制造炊具
(4)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
(5)铁粉常用作双吸剂,将一包部分变质的双吸剂放入过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___ ____。(友情提示:在溶液中可发生Fe+2FeCl3=3FeCl2反应)
29.
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 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    ___ ____
(3)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20℃时的100 g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___ ____

(4)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使之充分溶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__

(5)如图2所示,若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再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__

7.实验题(共3题)

30.
右图是小张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____。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 ____
(2)小张同学实验后发现集气瓶a中进水量多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 ____。为了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你对此实验的改进措施是___ ____
(3)小李认为燃烧匙中放过量木炭,烧杯中放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你认为小李的想法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___ ____
31.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 ____(填装置代号),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____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 ____
(3)某学生利用烧杯、干燥管和单孔橡皮塞组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右图所示),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①该装置A和B中应盛放的药品分别是A___ ____、B___ ____
②关闭止水夹可使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所利用的原理是:___ ____
32.
探究实验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氢氧化钠溶解于水
A B
(1)探究物质性质
上述A、B两个实验都是通过___ ____的变化来间接感知。B实验中___ ____(填a或b)处的水位升高的。
(2)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

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中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它是通过控制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接触和控制___ ____  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能证明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 _____;采用了___ ____的实验手段
(3)物质性质的应用:
实验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___ ____
 

 
___ ____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