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99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2/21

1.推断题(共1题)

1.
如图所示,A、B、C、D、E、F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易溶于水,A与B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B与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F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单选题(共11题)

2.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 实
解 释
A
面包、馒头等食品具有海绵状构造
面团发酵过程中生成的CO2造成的
B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汽油可以作为汽车的燃料
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
 
A.AB.BC.CD.D
3.
硅(Si)等半导体元素的发现,是当今计算机高科技发展的基础,工业上从石英砂提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如下:SiO2+ 2C高温Si + 2CO 。该反应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4.
(02黄冈市)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B.啤酒C.食盐水D.干冰
5.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粗盐牛奶B.盐:氯化钙硫酸硝酸钾
C.氧化物:MgO P2O5KClO3D.单质:铝金刚石氯化氢
6.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7.
小明同学为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②把X和Y分别放入Z的盐溶液中,在Y的表面有金属Z析出,而X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X>Y>ZB.Y>X>ZC.Z>Y>XD.Y>Z>X
8.
现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 密度为 1.14g/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量筒和胶头滴管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400mL
C.配制时应将水小心地加入浓硫酸中
D.该稀硫酸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 = 5︰4
9.
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常识
B.化学与食品
˜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
˜除暖瓶水垢——可用食醋浸泡
˜甲醛——浸泡肉类食品,以防变质
˜工业盐——用来腌制凉果、酸菜等食物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能源
˜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用Na2CO3溶液来鉴别
˜化纤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沼气、酒精——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
˜石油、煤——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材料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A.塑料
B.铁丝
C.玻璃丝
D.棉花
11.
保护环境,就是关爱自己。对于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随意丢弃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
C.加高烟囱,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1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3.选择题(共7题)

13.一辆汽车的油箱能装30升柴油,它的(  )是30升.
14.一辆汽车的油箱能装30升柴油,它的(  )是30升.
15.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NaAlO2(aq) CO2 Al(OH)3 Δ Al2O3(熔融) Al Fe2O3 Fe

②S O2/ SO3 H2O H2SO4

③Cu(OH)2CO3 CuCl2(aq) Cu

④Fe2O3 HCl(aq) FeCl3 Δ 无水FeCl3

⑤饱和NaCl(aq) NH3CO2 NaHCO3 Δ Na2CO3

16.实验中需0.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   )
17.常用的容量单位有{#blank#}1{#/blank#}和{#blank#}2{#/blank#},用符号表示分别为{#blank#}3{#/blank#}和{#blank#}4{#/blank#}.
18.升和毫升都是计量(  )的单位.
19.一个微波炉的容积约是18(  )

4.填空题(共3题)

20.
(5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时应选用   两种装置相连接,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2)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用100mL量筒接收排出的水时,液面如右图所示,该液体的体积是 mL。

(3)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21.
安全高效的使用燃料,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煤、石油和天然气总称为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广大农村地区,柴草仍然是常用燃料,烧木柴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其目的是  ;堆积如山的柴草常发生火灾,人们常用泼水和扬沙土的办法灭火,其中泼水的主要作用是
(3)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潮解,他在家中也曾发现过饼干受潮会变软。这些现象说明了空气中含有 。请你结合生活经验或化学知识另举一例说明空气中含有这种物质:  
(4)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块根和果实里。
22.
(9分)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2)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成甲烷(CH4)、甲醇(CH3OH)、甲酸(HCOOH)等化工原料,这些化工原料属于 (填“无机化合物”或 “有机化合物”);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 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4)节能减排、低碳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以下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     :①多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坐小轿车。②尽可能不用一次性纸杯。③夏季将制冷空调室温调高一度。④纸张两面用。⑤人离灯熄。
(5)为了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性会增强,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 能量(填“释放”或“消耗”);二氧化碳使海水酸性增强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海水表面的溶解度 (填“大”或“小”);理由是  。(提示:打开可乐瓶盖,二氧化碳气体溢出)

5.实验题(共1题)

23.
(9分)(1)小明在学习中体会到:检验CO2时总是用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时总是用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用注射器注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 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

现象结论:根据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写出其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解释通常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 ;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2)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白进行了下列计算:
问题假设:有含a克Ca(OH)2的Ca(OH)2溶液和含a克NaOH的NaOH溶液各100g,分别通入CO2气体,生成CaCO3和Na2CO3时,两种溶液吸收CO2气体各多少克?
计算结果:Ca(OH)2溶液吸收了44a/74克CO2气体;NaOH溶液吸收了44a/80克CO2气体(小白想:我只是比较两个结果,可以不约分)
计算结果分析:含等质量溶质的Ca(OH)2溶液和NaOH溶液吸收CO2,Ca(OH)2溶液吸收的CO2的质量多。
结论:吸收CO2应该用饱和澄清石灰水。
思考评价:
小白的计算是否正确
小白的计算结果分析是否正确:  
小白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    
(3)现在由你来进行合理的计算验证,你的问题假设是:“ 相等的Ca(OH)2溶液和NaOH溶液,分别通入CO2气体,生成CaCO3和Na2CO3时,两种溶液吸收CO2气体各多少克?”
具体计算时,你还需要的数据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