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北京市密云县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99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2/20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种物质,其中A和C为气体;B和C都是常用的灭火剂,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

(1)C的化学式为:     
(2)写出D物质的一条用途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2.简答题(共2题)

2.
(3分)为了减少“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世界各国都在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乙烯(C2H4是生产聚乙烯塑料的原料),其化学方程式为:,若用22克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则理论上能转化得到乙烯多少克?
3.
(3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友情提示:+2HCl=+H2O)
(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有其它杂质,溶解12.5 g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 (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单选题(共9题)

4.
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由铜、锡形成的青铜,我国的锡储量占世界第一位。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的炼锡方法基本上就是现代用的碳还原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nO2+ 2CSn + 2CO ↑。该反应类型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氮气用于食品防腐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盐酸用于除铁锈D.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6.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和水B.汽油和水C.蔗糖和水D.食用油和洗涤剂
7.
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关于右图的溶解度曲线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将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的质量不变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
D.6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8.
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质量。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500 g醋酸的质量分数为5.4%的优级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分的总质量为
A. 500 g     B. 400 g C. 200 g     D. 100 g
9.
下列物质中,pH最小的是
A.柠檬汁B.生理盐水C.葡萄糖溶液D.肥皂水
10.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
A.C2H5OH和NaCl溶液(闻气味)B.NaOH溶液和稀H2SO4(酚酞试液)
C.Ca(OH)2溶液和NaOH溶液(稀盐酸)D.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稀盐酸)
11.
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在船底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不是可燃物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D.水能灭火
12.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B.滴加液体C.检验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

4.选择题(共13题)

13.

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野外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的方法,称为{#blank#}1{#/blank#};二是对动物施加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称为{#blank#}2{#/blank#}.

14.

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野外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的方法,称为{#blank#}1{#/blank#};二是对动物施加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称为{#blank#}2{#/blank#}.

15.

在如图四幅图象中,哪一幅是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

16.

“藕断丝连”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什么组织?(    )

17.

在载玻片上写上一个“上”字,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象形状是(    )

18.

在载玻片上写上一个“上”字,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象形状是(    )

19.

关于基因、DNA、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

关于基因、DNA、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21.

运动是以{#blank#}1{#/blank#}为杠杆,关节为支点,以{#blank#}2{#/blank#}为动力产生.运动中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和分解.

22.

运动是以{#blank#}1{#/blank#}为杠杆,关节为支点,以{#blank#}2{#/blank#}为动力产生.运动中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和分解.

23.

如表是小青同学对家庭成员进行的遗传调查记录:

家庭成员

调查项目

父亲

母亲

小青

单双眼皮

有无耳垂

能否卷舌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

24.

生物体表现出隐性性状时,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是(    )

25.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5.填空题(共3题)

26.
小丽同学在参观生态农庄时收获很大,发现化学在生态农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⑴ 小丽同学发现农庄里使用大量材料:① 围在鸡舍外面的铁丝网;②猪舍用的混凝土;③ 家禽家畜食槽使用的铝合金;④ 覆盖在蔬菜大棚上的塑料膜。
以上材料中属于金属或合金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⑵ 生态农庄开发和使用新能源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小丽在农庄道旁发现一种不用外接电源的路灯(见右图),只要每天有短时间的光照就能使用,这种路灯使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

⑶生态农庄大量使用沼气做能源,下图是沼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关于图中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C.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⑷ 生态农庄除大量的动物粪便外,还有每天成千上万参观者丢弃的垃圾,针对这些废弃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① 生物垃圾可用于制沼气的原料
② 这些垃圾可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
③ 这些垃圾中的塑料制品不要随意丢弃,避免“白色污染”
27.
Fe、Cu、Mg、Zn是几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将它们同时放入稀盐酸中,出现了下图表示的情景。请分析它们的表白后填写下列空白。

(1)大喊“我快要完蛋了”的金属是 ;说“我一点不在乎”的金属是
(2)有一种金属坚持不住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取出勉强能行的金属放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熟石灰中和该实验后的酸性废液,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8.
(8分)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填离子符号)     构成;
(2)图2的试管A中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试管B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3)分析图1可知,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4)分析图2可知,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C.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5)面临淡水资源的短缺,小袁倡议“一水多用”。请你举出生活中的一项具体措施

6.实验题(共2题)

29.
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和白色固体: 
(1)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所有可能的组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验证。

①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闭止水夹b,打开止水夹a,若观察到乙装置出现浑浊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
③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打开a和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现象和结论)。
30.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收集了含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确认这种废气中存在CO,他们在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气体通过装置A速度很慢,假设在此处发生的反应完全;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过量〕。

(1)A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存在CO的现象是
(4)若反应前称得硬质玻璃管内的氧化铁质量为10克,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再次称量发现硬质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变为7.6克,则反应了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