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99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2/20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是由H、C、O、Na、Cl、Ca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均小于100。
(1)取少量A的无色溶液,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A的水溶液呈____性。
(2)向上述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气体B,无浑浊现象,且反应后溶液仍为蓝色。
(3)向(2)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量C的溶液,出现浑浊现象。过滤后,滤液仍为蓝色。 由此推断,A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产生浑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向滤液中加入D溶液,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红色。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指示剂除外)。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①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②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③Na2CO3+ CaCl2═CaCO3↓+2 NaCl
(猜想与假设)
(1)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
(2)粉末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 和Na2CO3的混合物
……
(设计实施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3.00g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32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固体完全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②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固体1.00g。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粉末中含有的成分及质量
 
Na2O2
NaOH
Na2CO3
成分(填“有”或“没有”)
 
 
 
质量(g)
 
 
 
 
(反思与评价)
(1)实验室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提出把第②步实验中足量的石灰水改为足量氯化钙溶液,至沉淀不再生成时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则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共2题)

3.
(3分)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碳酸钙和氯化钙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16.6g水,使氯化钙完全溶解。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10%的稀盐酸,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入稀盐酸质量至图中A点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当滴入稀盐酸质量至图中B点时,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上述粉末状混合物至刚刚无气泡产生,求此时烧杯中钙元素质量。
4.
(3分)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人以四氯化碳(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化学方程式为CCl4+4NaC(金刚石)+4NaCl。这项成果被科学家们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若要制得1.2g金刚石粉末,求需要金属钠的质量。

4.单选题(共13题)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B.果汁C.牛奶D.蒸馏水
6.
下列有关原子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D.原子中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均相等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8.
下列方法中,一般不能用于净化水的是
A.吸附B.蒸馏C.搅拌D.过滤
9.
下列用水习惯正确的是
A.洗碗筷时不间断冲洗B.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瓶
C.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D.过量使用洗涤灵、洗衣粉等清洁剂
10.
(房山25)用右图能正确反映下列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序号
实验内容
x轴含义
y轴含义
坐标图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质量
单质铜
的质量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稀盐酸质量
所得溶液
中水的质量

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加入氯化钠质量
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时间
剩余固体中
锰元素质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加热液体C.稀释浓硫酸D.读取液体体积
12.
(房山24)如图所示。若在试剂瓶中放入某种物质,先滴加滴管1中液体后,小气球变鼓,再滴加滴管2中液体后,小气球又变瘪。下列与所描述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试剂瓶中的物质
滴管中的物质
滴管1
滴管2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碳酸氢钠溶液
浓硫酸
C
生石灰

稀盐酸
D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A.AB.BC.CD.D
13.
小明同学测定了下列4种日用品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日用品
A.柠檬汁
B.酱油
C.牛奶
D.肥皂水
pH
2
5
7
10
 
A. A B. B C. C D. D
14.
下列物质中,一般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浓盐酸D.碳酸钙
15.
下列物质中,能做钾肥的是
A.KClB.Na2SO4C.NH4HCO3D.Ca(H2PO4)2
16.
(房山23)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B.用MnO2来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D.用砂纸打磨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17.
下列做法可能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太阳能发电B.风能发电C.水能发电D.火力发电

5.选择题(共13题)

18.

阅读句子,并完成练习。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9.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    )

20.

下列句子词序变化后,意思差别最大的一句是(    )。

21.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2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23.

《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泽东为了说明人死的意义不同,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是:{#blank#}1{#/blank#}。

2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7.下列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28.下列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29.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

30.

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6.填空题(共3题)

31.
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可以解释实际问题。
(1)“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氧气可用于潜水、登山是因为氧气_____________。
(3)实验残留的盐酸不能直接倒入水池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来乐”可用于养殖池塘增氧,其主要成分为过氧化氢溶液,能增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2.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铁制水龙头
B.铜制火锅
C.铝制易拉罐
D.黄金饰品
 
(2)铁制品容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化学小组在实验结束后,进行了如下废液处理:

①步骤Ⅰ中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
②写出II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③滤液中的溶质组成是 (写出所有可能)。
33.
(6分)某同学在四个烧杯中分别做有关溶液实验,依据表格回答问题。
烧杯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g
硝酸钾质量/g
溶液质量/g

20
50
10
60

20
100
30
a

20
100
36
131.6

30
100
45
145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a为
(3)将烧杯①所得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 g。
(4)若使烧杯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可继续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入少量硝酸钾
B.再加10g水
C.恒温蒸发部分溶剂
D.升温到30℃
E. 加入100 g 3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20℃

7.实验题(共2题)

3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切实可行的的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

甲  乙     丙
(1)用甲装置测定水的组成。a试管中气体能燃烧,该气体是___,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同学用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她依据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小红观察到蜡烛熄灭,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3)用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
字母序号)。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35.
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图中的a、b、c、d均为活塞,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实验前活塞均已关闭。请选择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
供选用的试剂有:①稀硫酸②浓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澄清的石灰水(试剂均足量)

实验分以下两步进行:
(1)关闭b、c,打开a、d,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丙中试剂为 (填数字序号)。若乙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甲装置中反应是充分的。此步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2)在甲装置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试剂①,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