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氢化钙(CaH2)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甲、乙两位同学选用如下装置,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备氢化钙。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对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硬质玻璃管中的Ca是否完全转化为CaH2?
(查阅资料)
① 金属钙活动性很强,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②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放出氢气。
(猜想与实验)
1、固体为Ca和CaH2。
2、固体为CaH2。
甲同学的探究活动如下:
甲同学的结论:猜想1正确,固体为Ca和CaH2。
(实验反思)
乙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活动还不能得出猜想1正确,理由是 。请你帮助乙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
(反思讨论)
(1)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固体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
(3)制备CaH2装置中,玻璃管a的作用是 。

(提出问题)硬质玻璃管中的Ca是否完全转化为CaH2?
(查阅资料)
① 金属钙活动性很强,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②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放出氢气。
(猜想与实验)
1、固体为Ca和CaH2。
2、固体为CaH2。
甲同学的探究活动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① 取少量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 | 有氢气生成 |
② 继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 | 呈红色 | 生成 (填化学式) |
甲同学的结论:猜想1正确,固体为Ca和CaH2。
(实验反思)
乙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活动还不能得出猜想1正确,理由是 。请你帮助乙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
(反思讨论)
(1)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固体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
(3)制备CaH2装置中,玻璃管a的作用是 。
2.计算题- (共2题)
2.
氯化钙钾石的化学式为KCl·xCaCl2(x是CaCl2的系数)。它是一种钾肥,溶于水后得到K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氯化钙钾石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18.55g加水完全溶解得到K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21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Na2CO3 + CaCl2=CaCO3↓ + 2NaCl
请计算:
(1)氯化钙钾石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2)B点时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已知:Na2CO3 + CaCl2=CaCO3↓ + 2NaCl
请计算:
(1)氯化钙钾石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2)B点时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
氮气是制备含氮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物质。工业上可在碱性溶液中,通过电解的方法实现由N2制取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 6H2O
4NH3+ 3O2。计算生产136t NH3所需N2的质量。

3.单选题- (共15题)
5.
(昌平24)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亚硝酸钠(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利用 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 + NH4Cl =" NaCl" + NH4NO2
第二步NH4NO2 = N2↑+ 2H2O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一步NaNO2 + NH4Cl =" NaCl" + NH4NO2
第二步NH4NO2 = N2↑+ 2H2O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一步反应生成的NH4NO2一定无毒 |
B.第二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C.第二步反应中氮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零 |
D.总反应为NaNO2+ NH4Cl=" NaCl" + NH4NO2+ N2↑+ 2H2O |
9.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应做的实验是(图中的小花为浸润过石蕊后烘干的纸花)

①喷稀醋酸 ②喷水 ③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④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①喷稀醋酸 ②喷水 ③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④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A.①④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2.
(昌平22)下列液体混合过程中,可能符合下图所示溶液酸碱度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水中滴加稀硫酸 |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水 |
D.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
4.选择题- (共19题)
25.
实验探究:蚕在结茧时,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蚕丝的出丝率.某同学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 光线明亮而均匀 | 光线暗而均匀 | |
实验1(5月份) | 15.48 | 7.50 | 4.92 |
实验2(9月份) | 17.17 | 8.85 | 4.50 |
总平均发生率 | 16.33 | 8.18 | 4.71 |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5.填空题- (共2题)
38.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如图A所示,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 ,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图B除去水中不溶性物质的方法是 。

A.水的电解 B.水的净化
(2)将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的生石灰,目的是降低水的硬度,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的废液需经处理才能排放。为减弱含有硫酸的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废铁钉 B.熟石灰 C.二氧化碳 D.碳酸钠
(4)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1)如图A所示,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 ,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图B除去水中不溶性物质的方法是 。

A.水的电解 B.水的净化
(2)将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的生石灰,目的是降低水的硬度,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的废液需经处理才能排放。为减弱含有硫酸的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废铁钉 B.熟石灰 C.二氧化碳 D.碳酸钠
(4)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39.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 。
(2)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3)天然气、 和煤被称为“化石燃料”。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 。
(2)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3)天然气、 和煤被称为“化石燃料”。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
6.实验题- (共2题)
40.
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分液漏斗及C装置中所盛放的溶液相同,B、C装置中盛放的溶液足量,气球中装有少量的白色固体粉末。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少量粉末全部倒入C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有无色气泡逸出,白色固体消失,气球微微鼓起,B中溶液变浑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足量的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B装置中的现象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少量粉末全部倒入C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有无色气泡逸出,白色固体消失,气球微微鼓起,B中溶液变浑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足量的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B装置中的现象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 A | C /分液漏斗 | 气球中粉末 |
试剂 | Mg | | |
41.
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除图中所示的方法外,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方法制取。
(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并验证CO2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无其他明显现象。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无色酚酞
②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
③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

(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除图中所示的方法外,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方法制取。
(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并验证CO2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无其他明显现象。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无色酚酞
②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
③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