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98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2/20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氢化钙(CaH2)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甲、乙两位同学选用如下装置,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备氢化钙。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对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硬质玻璃管中的Ca是否完全转化为CaH2?
(查阅资料)
① 金属钙活动性很强,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②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放出氢气。
(猜想与实验)
1、固体为Ca和CaH2
2、固体为CaH2
甲同学的探究活动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取少量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有氢气生成
② 继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
呈红色
生成 (填化学式)
 
甲同学的结论:猜想1正确,固体为Ca和CaH2
(实验反思)
乙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活动还不能得出猜想1正确,理由是 。请你帮助乙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反思讨论)
(1)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固体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3)制备CaH2装置中,玻璃管a的作用是

2.计算题(共2题)

2.
氯化钙钾石的化学式为KCl·xCaCl2(x是CaCl2的系数)。它是一种钾肥,溶于水后得到K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氯化钙钾石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18.55g加水完全溶解得到K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21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Na2CO3 + CaCl2=CaCO3↓ + 2NaCl
请计算:
(1)氯化钙钾石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2)B点时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
氮气是制备含氮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物质。工业上可在碱性溶液中,通过电解的方法实现由N2制取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 6H2O4NH3+ 3O2。计算生产136t NH3所需N2的质量。

3.单选题(共15题)

4.
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做导线B.活性炭用于净水器
C.发射航天飞机的燃料D.石墨用作铅笔芯
5.
(昌平24)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亚硝酸钠(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利用 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 + NH4Cl =" NaCl" + NH4NO2
第二步NH4NO2 = N2↑+ 2H2O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一步反应生成的NH4NO2一定无毒
B.第二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第二步反应中氮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零
D.总反应为NaNO2+ NH4Cl=" NaCl" + NH4NO2+ N2↑+ 2H2O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果汁B.矿泉水C.干净的空气D.冰水共存物
7.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A. 核外电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 D. 核内质子数
8.
下列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分子、中子B.原子、电子C.原子、离子D.离子、中子
9.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应做的实验是(图中的小花为浸润过石蕊后烘干的纸花)

①喷稀醋酸   ②喷水   ③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④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A.①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
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甲、乙溶质质量均减小
11.
将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大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浓盐酸D.碳酸钙
12.
(昌平22)下列液体混合过程中,可能符合下图所示溶液酸碱度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水中滴加稀硫酸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水
D.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13.
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纯碱B.烧碱C.小苏打D.熟石灰
14.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磷肥的是(    )
A.K2SO4
B.CO(NH2)2
C.NH4NO3
D.Ca(H2PO4)2
15.
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应摄入足够量的元素是
A.FeB.CaC.ZnD.K
16.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杯B.木桶C.纯棉毛巾D.涤纶制成的航天服
17.
塑料矿泉水瓶底部常见的可回收标志为
A.B.C.D.
18.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蒸发食盐水    D. 加热液体

4.选择题(共19题)

19.

如图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20.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21.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22.

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3.

下列四种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24.

下列四种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25.

实验探究:蚕在结茧时,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蚕丝的出丝率.某同学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1(5月份)

15.48

7.50

4.92

实验2(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26.

近年来,菲律宾侵占中国南海岛礁,加快挑衅步伐,成为挑战中国南海主权的急先锋。对此,我们中学生应(    )

27.

近年来,菲律宾侵占中国南海岛礁,加快挑衅步伐,成为挑战中国南海主权的急先锋。对此,我们中学生应(    )

28.

近年来,菲律宾侵占中国南海岛礁,加快挑衅步伐,成为挑战中国南海主权的急先锋。对此,我们中学生应(    )

29.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30.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医学依据是(    )

31.

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下列图示能正确表达马蛔虫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

32.

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很多致病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    )

33.

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很多致病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    )

34.

如图为小萧体细胞中,控制眼睑性状的一对基因Aa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35.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下列有关昆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36.

有关下列几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37.

有关下列几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5.填空题(共2题)

38.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如图A所示,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   ,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图B除去水中不溶性物质的方法是   

A.水的电解 B.水的净化
(2)将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的生石灰,目的是降低水的硬度,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的废液需经处理才能排放。为减弱含有硫酸的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废铁钉 B.熟石灰 C.二氧化碳 D.碳酸钠
(4)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39.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
(2)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天然气、 和煤被称为“化石燃料”。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6.实验题(共2题)

40.
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分液漏斗及C装置中所盛放的溶液相同,B、C装置中盛放的溶液足量,气球中装有少量的白色固体粉末。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少量粉末全部倒入C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有无色气泡逸出,白色固体消失,气球微微鼓起,B中溶液变浑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足量的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B装置中的现象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A
C /分液漏斗
气球中粉末
试剂
Mg
 
 
 
41.
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除图中所示的方法外,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方法制取。
(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并验证CO2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无其他明显现象。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无色酚酞
②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
③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