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98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3/7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E、F、G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甲图所示的反应关系(部分反应物及产物已略去。图中“→”表示两者之间能转化),已知D是人体所需营养素之一,C和G之间也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G物质的俗称为 。C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有 (举一例)
(2)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D→F的化学方程式为
(4)从上述物质中选出合适的物质,利用乙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放入小烧杯中,观察到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组合(有几组写几组)。
序号




液体
 
 
 
 
固体
 
 
 
 
 

2.简答题(共1题)

2.
(5分)图A为食盐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
(2)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3)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 g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小明配置了2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利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Ⅰ中析出晶体。甲物质为(填序号)_________。
①浓硫酸 ②氢氧化钠 ③冰 ④氧化钙

3.单选题(共18题)

3.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CuOCO2+Cu
B.CuSO4+2NaOHCu(OH)2↓+Na2SO4
C.CH4+2O2CO2+2H2O
D.2Na+2H2O2NaOH + H2
4.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铜制导线B.用生铁制铁锅
C.用氮气作保护气D.用干冰作制冷剂
5.
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从图中得到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相同
B.A与D分子构成相同
C.C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D.四种物质中只有B是单质
6.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2B.8C.10D.18
7.
以二氧化锡(SnO2)为敏感材料制成的“气-电”转换器,可用于对有害气体的监测。SnO2属于
A.酸B.碱C.盐D.氧化物
8.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食盐B.二氧化碳C.铁D.水
9.
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H B. He C. Si D. Hg
10.
空气中约占总体积五分之一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1.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炼钢炼铁B.作燃料C.急救病人D.推动火箭的助燃剂
12.
选择下列药品,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CuSO4溶液B.稀硫酸C.AgNO3溶液D.硝酸汞溶液
13.
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向一定量氯化铵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14.
下列物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的是
A.CaCO3B.浓盐酸C.浓硫酸D.烧碱
15.
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且有气体产生的是
A.AgB.ZnC.Fe2O3D.NaOH
16.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鉴别氯化钠
溶液和稀盐酸
清洗铁制品
表面的铁锈
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检验一氧化碳中
混有二氧化碳
方案1
加Cu
加适量稀盐酸
加适量石灰水
点燃
方案2
加酚酞试液
用适量稀硫酸
加适量稀盐酸
通入澄清石灰水
 
A.AB.BC.CD.D
17.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
A.浓盐酸和NaCl溶液(闻气味)
B.NaOH溶液和稀硫酸(酚酞溶液)
C.Ca(OH)2溶液和NaOH溶液(稀盐酸)
D.KMnO4和NaCl固体(观察颜色)
18.
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近似pH,其中一定呈碱性的是
A.AB.BC.CD.D
19.
加油站是重要的防火单位,在加油站必须粘贴的警示标志是
A.AB.BC.CD.D
20.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4.选择题(共7题)

21.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等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  

22.

兰兰家到学校的路程比阳阳家到学校近多少米?

23.

兰兰家到学校的路程比阳阳家到学校近多少米?

24.

浙江绍兴出土的丝织品残片和黄河上游出土的绳纹、蚕纹陶器,证明当时的人们已懂得(    )  

25.

传说中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的是    (    )

26.

下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下列有关该部落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有    (    )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部落

②他建造宫殿,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打井,发明车船

④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创造了文字

27.

“佩带手机”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一种诱惑,对此我们应该(    )

①合理使用手机,让它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有益助手   ②做到“我的手机我做主”,充分发挥手机对自己的一切功能

③遵守学校的规定,视手机为“粪土”,对此嗤之以鼻        ④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能够自律

5.填空题(共3题)

28.
为改善食品的营养和味道,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常用到食品添加剂。
(1)焙制糕点时常加入发酵粉作膨松剂,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遵照国家标准。稳定态二氧化氯作为蔬菜防腐剂的最大使用量为0.01g/kg,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3)豆制品加工常用到凝固剂CaCl2,CaCl2易吸水而潮解,若1 kg无水氯化钙吸收1.2 kg水后得到氯化钙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为打击在食品中滥用添加剂的行为,卫生部公布了47种“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孔雀石绿(化学式C23H25ClN2)是其中的一种。关于孔雀石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孔雀石绿属于有机物B.孔雀石绿由C、H、Cl、N四种原子构成
C.孔雀石绿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孔雀石绿不能食用
(5)小刚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孔雀石标本,想知道绿孔雀石和孔雀石绿的化学成分是否相同,和课外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实验流程如图:

①小刚依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孔雀石绿和绿色的孔雀石并非同种物质,绿色孔雀石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写元素符号)
②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
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
(1)识别织物成分常用灼烧法。若灼烧时,闻到了_____,则该织物中含有羊毛。
(2)健康饮食需要营养素的合理搭配。下表是豆浆中一些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
成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A
质量分数/%
96.0
1.8
0.7
1.1
0.01
0.03
0.0005
0.015
 
①成分中的“钙、磷、铁”指___________(填“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②饮用豆浆可以补钙,青少年缺钙易患___________(填字母)。
A.甲状腺肿大    B.佝偻病 C.贫血 D.夜盲症
(3)新装修的房间内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为消除异味,可在房间内放一些活性炭,活性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填字母)。
A.催化作用 B.乳化作用 C.吸附作用 D.氧化作用
(4)一场大雨过后,小刚的自行车出现斑斑锈迹。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为避免此事件发生,你给小刚的建议是_________。
30.
我国的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数量剧增带来能源和环境双重问题。

(1)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下列汽车配件材料中,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合成橡胶轮胎    B 钢板外壳   C 玻璃风挡    D 真皮座套    E 塑料内件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________。
A.SO2 B.CO C.CO2 D.NO2
(3)一般汽车所用燃料为汽油或柴油,它们都是从石油中分馏得到的,石油分馏发生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在汽油中添加乙醇(C2H5OH)制成乙醇汽油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
(4)氢能源汽车不再是一种概念。右图为氢能源汽车添加氢气燃料。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使用氢气作燃料的好处有________。

A.以水为原料,资源丰富
B.产物为水,无污染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能源危机

6.实验题(共3题)

31.
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
(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32.
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中仪器a的名称是     。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与氧气不完全相同,原因是
33.
(7 分)小明上网阅读时得知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Ar)的实验。小明很感兴趣,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制取氨气。小明将A与E连接,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气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刚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组同学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Ar)的实验设想是:先称量反应物CuO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O),由此计算出Cu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小组每位同学从所提供的仪器中选择并组装了一套用于本实验的装置,其中简单、合理的是(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A.acdbbeecd B.aeebbcdee C.aeebbeecd     D.abbeecd
②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CuO未完全起反应
B.CuO不干燥
C.氢氧化钠固体不干燥
D.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A.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
③在本实验中,还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质量达到目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