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制碱厂以岩盐水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Na2CO3)和其他副产品。
(一)有关资料
原料岩盐水主要是含NaCl,此外还含有较多Na2SO4,以及少量CaCl2和MgCl2。
上述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1)10℃时,饱和Na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
(二)生产工艺

经上述处理后得到主产品:工业纯碱,副产品:A晶体。
(2)“降温”的目的是析出副产品“A晶体”,A的化学式是 ;
(3)反应器中的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再将NaHCO3晶体转移出来后,加热所得固体即为工业纯碱。在整个生产工艺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可重复利用的是 (水除外,只需一种);
(4)在反应器中总是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原因是 。
(三)工业纯碱中杂质的判断:
(5)已知:NH4Cl NH3↑+HCl↑
实验步骤:①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发现质量无变化;
②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写化学式)。
(四)含量测定
(6)称取纯碱样品21.3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将其溶解, 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 NaCl;后发生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在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计算检测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 。
(7)请通过计算并结合左表判断此纯碱样品等级为 品。

(一)有关资料
原料岩盐水主要是含NaCl,此外还含有较多Na2SO4,以及少量CaCl2和MgCl2。
上述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
溶 解 度 /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Na2SO4 | 4.5 | 9.6 | 20.2 | 40.8 | 48.4 | |
CaCl2 | 59.5 | 65.0 | 74.5 | 100 | 116 | |
MgCl2 | 52.9 | 53.8 | 54.8 | 56.0 | 58.0 |
(1)10℃时,饱和Na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
(二)生产工艺

经上述处理后得到主产品:工业纯碱,副产品:A晶体。
(2)“降温”的目的是析出副产品“A晶体”,A的化学式是 ;
(3)反应器中的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再将NaHCO3晶体转移出来后,加热所得固体即为工业纯碱。在整个生产工艺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可重复利用的是 (水除外,只需一种);
(4)在反应器中总是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原因是 。
(三)工业纯碱中杂质的判断:
(5)已知:NH4Cl
实验步骤:①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发现质量无变化;
②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写化学式)。
(四)含量测定
(6)称取纯碱样品21.3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将其溶解, 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 NaCl;后发生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在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计算检测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 。
(7)请通过计算并结合左表判断此纯碱样品等级为 品。


2.单选题- (共9题)
3.
甲乙两个相邻的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以下4种物质HCl、Na2CO3、BaCl2、KNO3中的两种。经过测定甲厂污水的pH<7,则乙厂所排污水中的两种物质是
A. Na2CO3、KNO3 B. HCl、Na2CO3
C. BaCl2、KNO3 D. HCl、BaCl2
A. Na2CO3、KNO3 B. HCl、Na2CO3
C. BaCl2、KNO3 D. HCl、BaCl2
4.
向含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B. P点溶液中的溶质不止一种
C. 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D. P点溶液比M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A. 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B. P点溶液中的溶质不止一种
C. 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D. P点溶液比M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6.
某校九年级(8)班教室里的一盆原先生长正常的茉莉花叶片变黄,显出病态。同学们提出的下列猜想中不成立的是
A. 教室里二氧化碳含量过大 B. 土壤的酸碱度不适宜
C. 土壤中缺少氮肥 D. 教室里缺少阳光照射
A. 教室里二氧化碳含量过大 B. 土壤的酸碱度不适宜
C. 土壤中缺少氮肥 D. 教室里缺少阳光照射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C.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烟
D. 铁片放到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C.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烟
D. 铁片放到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9.
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表所列的各组物质中,符合该变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下表所列的各组物质中,符合该变化的是
| x | y |
A | Ca(OH)2溶液 | CO2(适量) |
B | 稀H2SO4 | BaCl2溶液(适量) |
C | NaOH溶液 | 稀盐酸(过量) |
D | Ca(OH)2溶液 | Na2CO3溶液(适量) |
A. A B. B C. C D. D
10.
图为“××泉水”商标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泉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
B.其中钙、镁、钾等是指这些元素的质量 |
C.该“泉水”常温下呈弱碱性 |
D.商标中体积的单位“ml”书写不规范 |
3.选择题- (共10题)
11.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军科技人员在调试雷达发射天线时,发现装在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究其原因后发现,原来是微波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一偶然的发现,人们制造了一种先进的灶具﹣﹣微波炉.请你思考:
4.填空题- (共2题)
21.
(1)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其中的阳离子有 (写离子符号,只需一种),经常使用硬水的器具会产生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只需一种),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在家庭可用 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2) 现有S、O、C、H、Na五种元素,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①能形成酸雨的空气污染物_________; ②蔗糖的主要成分是_____ ___;
③汽水中含有的酸是____ ____; ④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__。
(2) 现有S、O、C、H、Na五种元素,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①能形成酸雨的空气污染物_________; ②蔗糖的主要成分是_____ ___;
③汽水中含有的酸是____ ____; ④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__。
2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实验室加热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制取氧气 ()
(3)化肥氯化铵与熟石灰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所以这两种物质不宜混合使用。请写出这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实验室加热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制取氧气 ()
(3)化肥氯化铵与熟石灰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所以这两种物质不宜混合使用。请写出这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5.实验题- (共2题)
23.
)以下是我们熟悉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净化装置(装置⑦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干燥的CO2,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某学生在上述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又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溶液应从装置②中的
(填仪器名称)加入,二氧化锰起 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方程式分别是:

某同学选用加热碳酸氢钠的办法制取少量的CO2,他不选用碳酸氢铵的理由是 。

(1)甲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干燥的CO2,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某学生在上述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又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溶液应从装置②中的
(填仪器名称)加入,二氧化锰起 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方程式分别是:

某同学选用加热碳酸氢钠的办法制取少量的CO2,他不选用碳酸氢铵的理由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