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94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4/28

1.流程题(共1题)

1.
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SiO2。它是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冶金工业的助熔剂。
(1)二氧化硅属于     (填“酸”、“碱”、“盐”、“氧化物”或“有机物”中一种)。
(2)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在常温下,NaOH与玻璃塞中的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Na2SiO3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 +2CO↑,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之一)。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③物质A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环境污染,下列试剂可以吸收A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金属铁
D.氯化钠溶液
 

2.科普阅读题(共1题)

2.
双酚A,也称BPA,用来生产防碎塑料,它无处不在,从矿泉水瓶、婴儿奶瓶、食品包装到医疗器械里,都有它的身影。最新研究显示双酚A存在某些不确定性或副作用,或对发育、内分泌等产生危害,欧盟委员会从2011年3月2日起,禁止使用含有化学物质双酚A的塑料生产婴儿奶瓶。已知双酚A的化学式为C15H16O2,请回答:
(1)双酚A中含有 种元素,它属于  (选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双酚A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双酚A存在于塑料餐具、塑料水瓶、食品及饮料容器如食品罐、易拉罐的内涂层中,它在加热时更容易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危害人类健康,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上网收集有关双酚A的资料,关注健康问题
B.加强生产源头管理,严禁在原辅料中添加双酚A
C.使用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要经常高温消毒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有某固体混合物,已知该混合物中可能含有FeCl3、NaCl、NH4NO3、Cu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为探究其组成,做了如下实验(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测试气体A,试纸变__________色;C的化学式为:
(2)固体混合物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在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写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
(4)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体混合物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
要进一步确定该固体混合物成分,可用溶液D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4.计算题(共1题)

4.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H2O2)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8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6.8g。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的氧气为________g;蒸干烧杯内液体,所得固体物质为________g。
(2)试通过计算求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单选题(共9题)

5.
下列是一些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热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B.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C.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D.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6.
右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O2
B.C6H12O6是有机物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置换反应
7.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则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D.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8.
下列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原子中,最易形成阳离子的是(  )
A.B.
C.D.
9.
为测定某含有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的组成,现取2.9g该混合物与足量CO充分反应,测得生成铁的质量为2.1g,则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可能为
A.0.7gB.1.1gC.1.5gD.1.9g
10.
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可能只含有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锌
1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B.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C.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12.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 质
杂 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H 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 2CO3溶液,再过滤
C
CaCl2溶液
NaCl溶液
先加入适量的Na 2CO3溶液,再过滤
D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B.BC.CD.D
13.
泉城济南,山清水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B.严禁麦收后焚烧小麦秸秆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欢度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6.选择题(共18题)

14. 9 等于(  )
1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1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1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1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19.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28°,∠C=36°,则∠DAE的度数是(  )

20.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EF经过点C,AD⊥EF于点D,∠DAC=∠BAC.

21.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

22.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

23.如图,∠AOC=∠BOC,点P在OC上,PD⊥OA于点D,PE⊥OB于点E.若OD=8,OP=10,则PE的长为(  )

24.如图,在⊙O中,若∠AOB=120°,则∠C的度数是(  )

2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4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26.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4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27.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若∠AOC=125°,则∠AOD=(  )

28.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若∠AOC=125°,则∠AOD=(  )

29.

如图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的坐标分别为(4,0)、(0,3),抛物线y= 34 x2+bx+c经过点B,且对称轴是直线x=﹣ 52

30.

如图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的坐标分别为(4,0)、(0,3),抛物线y= 34 x2+bx+c经过点B,且对称轴是直线x=﹣ 52

31.方程x﹣5=0的解是x={#blank#}1{#/blank#}.

7.填空题(共2题)

32.
如图中,A,B是碳元素和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C,D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__。
(2)若D粒子的化学符号为O2-,则x=_______。
(3)上述四种元素都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请写出一种由上述任意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33.
按要求从氢气、氢氧化铁、水、氧化镁、硫酸钠、氢氧化钠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一种非金属单质: (2)一种金属氧化物:
(3)一种难溶的碱:____________   (4)一种可溶的盐:____________

8.实验题(共1题)

34.
下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装置。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硝酸银溶液吸收)。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装置B的作用是
④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为
(2)若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来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气体流向是从左向右,选择的装置按B1→D→E→B2顺序连接,然后进行实验(假设有关反应均反应完全)。
①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对于上述设计的这个实验装置,你认为还需要改进的是    
③通过测量反应前、后E洗气瓶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氧化铁样品的纯度。若氢氧化钙溶液的量不足,则计算出样品纯度的结果将     (填“偏小”、“偏大”、“不受影响”之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