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用珍珠加工成的“珍珠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保健品,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假冒的“珍珠粉”,仅用肉眼观察难辨真假.为了向消费者提供鉴别方法,须找出真假“珍珠粉”理化性质上的差异.为此,某工商局提供了真、假“珍珠粉”样品和有关真假珍珠粉的资料如表:

其中,真珍珠粉中的壳角蛋白(蛋白质的一种)不溶于水,加入浓硝酸加热后会变黄色.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提供的真假珍珠粉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对真假珍珠粉的初步鉴定:
(1)真、假珍珠粉均属于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取少量珍珠粉样品于试管中,加入_____并加热,若观察到变黄色,则该样品是真珍珠粉.
(2)另取少量市售廉价珍珠粉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后静置,将上层清液分别倒入2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混合液变成蓝色,说明其中掺有淀粉;再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2滴_____,溶液变成微红色,说明在漂白贝壳的过程中用到过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
(探究二)测定市售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步骤Ⅰ:连接仪器组成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某学生堵住C末端玻璃导管口,在A中装入少量水并取下上部塞子,打开玻璃活塞,A中水不能全部滴下,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漏气?_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
步骤Ⅱ:准确称取5.00g珍珠粉样品装入仪器B中,在A中装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
步骤Ⅲ:向B中珍珠粉样品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在仪器B、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
步骤Ⅳ:完全反应后C中的混合液经_____、_____、干燥,称得白色固体的质量为9.85g(不考虑装置中原有空气及装置外空气的影响),由此求得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
(实验反思)这个测定结果令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感到难以理解,经过讨论分析,大家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样品中含有碳酸镁 ②盐酸未滴加足量
③CO2气流速度太快导致未被Ba(OH)2完全吸收 ④装置B中水蒸气、HCl等进入装置C中
(拓展延伸)同学们根据测定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为_____%.
有同学提出在探究二中不需要装置C,只要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装置A、B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也可以求得珍珠粉样品中碳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你认为这样求得的碳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与上面所得数值相比,将会_____(填“不变”、“偏大”或“偏小”).后来,同学们经过精确测定,得到所加稀盐酸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分析讨论)
(1)在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是因为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_____(填“碳酸镁”或“氢氧化钠”)的缘故.
(2)根据图示,求出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需有计算过程)

品种 | 外观 | 成分 | 制作过程 |
真珍珠粉 | 白色无味粉末 | 主要为碳酸钙,可能含少量碳酸镁、壳角蛋白等. | 直接将珍珠磨成粉末. |
假珍珠粉 | 白色无味粉末 | 贝壳粉(主要成分为CaCO3),可能含少量碳酸镁并掺有少量淀粉. | 将贝壳漂白(漂白过程中用到过NaOH),然后磨成粉末. |
其中,真珍珠粉中的壳角蛋白(蛋白质的一种)不溶于水,加入浓硝酸加热后会变黄色.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提供的真假珍珠粉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对真假珍珠粉的初步鉴定:
(1)真、假珍珠粉均属于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取少量珍珠粉样品于试管中,加入_____并加热,若观察到变黄色,则该样品是真珍珠粉.
(2)另取少量市售廉价珍珠粉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后静置,将上层清液分别倒入2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混合液变成蓝色,说明其中掺有淀粉;再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2滴_____,溶液变成微红色,说明在漂白贝壳的过程中用到过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
(探究二)测定市售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步骤Ⅰ:连接仪器组成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某学生堵住C末端玻璃导管口,在A中装入少量水并取下上部塞子,打开玻璃活塞,A中水不能全部滴下,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漏气?_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
步骤Ⅱ:准确称取5.00g珍珠粉样品装入仪器B中,在A中装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
步骤Ⅲ:向B中珍珠粉样品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在仪器B、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
步骤Ⅳ:完全反应后C中的混合液经_____、_____、干燥,称得白色固体的质量为9.85g(不考虑装置中原有空气及装置外空气的影响),由此求得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
(实验反思)这个测定结果令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感到难以理解,经过讨论分析,大家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样品中含有碳酸镁 ②盐酸未滴加足量
③CO2气流速度太快导致未被Ba(OH)2完全吸收 ④装置B中水蒸气、HCl等进入装置C中
(拓展延伸)同学们根据测定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为_____%.
有同学提出在探究二中不需要装置C,只要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装置A、B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也可以求得珍珠粉样品中碳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你认为这样求得的碳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与上面所得数值相比,将会_____(填“不变”、“偏大”或“偏小”).后来,同学们经过精确测定,得到所加稀盐酸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分析讨论)
(1)在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是因为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_____(填“碳酸镁”或“氢氧化钠”)的缘故.
(2)根据图示,求出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需有计算过程)
2.单选题- (共7题)
2.
用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主要通过如下反应制取:2Fe(OH)3+3NaClO+4NaOH=nNa2FeO4+3X+5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
B.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NaCl |
C.该反应中化学计量数n=4 |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3.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其中错误的是( )
A.只有① | B.只有①②③ | C.只有②③④ | D.全部 |
6.
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
B.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 |
C.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D.铝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
7.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
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D.t1℃时,将等质量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 |
8.
下列做法或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
B.用甲醛浸泡水产品,可达到保鲜的目的 |
C.火腿肠中含有防腐剂亚硝酸钠,所以火腿肠都不能食用 |
D.白色污染的消除方法是将废弃的塑料就地焚烧 |
3.选择题- (共1题)
4.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