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84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12/5

1.计算题(共2题)

1.
用氯化钠和碳酸氢铵(NH4HCO3)可制备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该反应可表示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
20℃时,按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比,向100g水中加入11.7g NaCl
和15.8g NH4HCO3.请计算:
(1)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多少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NH4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式即可).
资料: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假设它们同时溶解在水中各自的溶解度不变.
物质
NaCl
NH4HCO3
NH4Cl
NaHCO3
溶解度/g
36.0
21.6
37.2
9.6
 
2.
加热高锰酸钾能分解出氧气.某同学欲制备16g氧气,请帮他计算一下,至少需要加热分解多少克高锰酸钾?

2.单选题(共7题)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C.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4.
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此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5.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A. 核外电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 D. 核内质子数
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氧B.铝C.硅D.铁
7.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氯化氢 HCl B. 氧化铝AlO
C. 硫酸锌 ZnSO4 D. 氢氧化钙 Ca(OH)2
8.
汽车安全气囊中装有叠氮化钠(NaN3)等固体粉末.工业上将金属钠与无水的液氨(NH3)反应得氨基钠(NaNH2),再将氨基钠与一氧化二氮反应可生成叠氮化钠、氢氧化钠和氨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安全气囊中选用叠氮化钠的原因可能是NaN3迅速分解放出大量N2
B. 钠可能与水反应
C. 制备叠氮化钠反应中,主要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Na+NH3NaNH2+H2↑ 2NaNH2+N2ONaN3+NaOH+NH3
D. 工业级NaN3中可能含有Na2CO3
9.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锦纶和羊毛
四氧化三铁和
二氧化锰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厕所清洁剂(含HCl)和炉具清洁剂(含NaOH)
方法一
观察颜色
用磁铁吸引
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加入酚酞溶液
方法二
点燃,观察灰烬
加入蒸馏水
观察颜色
加入小苏打
 
A. A B. B C. C D. D

3.选择题(共14题)

10.已知椭圆C: {#mathml#}x2a2{#/mathml#} + {#mathml#}y2b2{#/mathml#} =1(a>b>0)的左顶点为(﹣2,0),离心率为 {#mathml#}12{#/mathml#} .

11.已知椭圆C: {#mathml#}x2a2{#/mathml#} + {#mathml#}y2b2{#/mathml#} =1(a>b>0)的左顶点为(﹣2,0),离心率为 {#mathml#}12{#/mathml#} .

12.已知椭圆C: {#mathml#}x2a2{#/mathml#} + {#mathml#}y2b2{#/mathml#} =1(a>b>0)的左顶点为(﹣2,0),离心率为 {#mathml#}12{#/mathml#} .

13.

截至目前,广东省今年共报告13例寨卡病毒病例,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的虫蝶病毒,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地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易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其直径为0.00000002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14.

截至目前,广东省今年共报告13例寨卡病毒病例,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的虫蝶病毒,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地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易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其直径为0.00000002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15.

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16.

如图∠C=∠D=900,要使△ABC≌△BAD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blank#}1{#/blank#}.

17.

一袋中装有5个红球、4个白球和3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则:P(摸到红球)={#blank#}1{#/blank#},P(摸到白球)={#blank#}2{#/blank#}.

18.

计算 0.125100×8101= {#blank#}1{#/blank#}

19.

下岗职工购进一批苹果,到集贸市场零售,已知卖出的苹果数量x(千克)与售价y(元)的关系如下表:

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blank#}1{#/blank#}

20.

如图,玲玲在美术课上用丝线绣成了一个“2”,AB∥DE,∠A=30°,∠ACE=110°,则∠E的度数为(    )

21.

如图,玲玲在美术课上用丝线绣成了一个“2”,AB∥DE,∠A=30°,∠ACE=110°,则∠E的度数为(    )

22.

如图,△ABC中,∠A=100°,若BM、CM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则∠M={#blank#}1{#/blank#}.


23.

综合题。

4.填空题(共4题)

24.
碳是人类接触得最早、利用得最多的元素之一.
(1)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坚硬无比的金刚石,柔软易碎的石墨,还有神秘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填“单质”或“化合物”).
(3)市场上出售的椰壳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极强的   性,可以用于除去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4)碳酸氢钙(Ca(HCO32)是一种补钙剂,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5)可用盐酸鉴别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25.
金属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填字母序号).

(2)铁生锈的条件是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工业上生产电路板及处理废液的工艺流程如下:

Ⅰ.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步骤②得到滤渣的成分是
26.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2)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
(3)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①交点P的含义是   
②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③如下图所示,小烧杯中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放入装有等质量水的大烧杯中,若向大烧杯中的水(室温)中加入等质量的硝酸铵使之充分溶解.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甲、乙的小烧杯中有晶体析出,丙的小烧杯中变浑浊
B.整个过程中,三只小烧杯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C.80℃时,硝酸钾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氯化钠溶液的浓度
D.整个过程中,三种物质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27.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   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①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化学使天更蓝,汽车使用氢气作燃料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雾霾天气会对肺脏造成损伤.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达到清肺、润肺、养肺的功效.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

①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5.实验题(共3题)

28.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部分加持装置).

(1)仪器b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起    作用.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29.
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两个问题:

(1)研究燃烧的条件:
(步骤1)向III热水中加入少量白磷,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K3,关闭K2,打开K1将A 中溶液滴入I中与B接触,关闭K1。III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I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A中盛有稀硫酸,B为碳酸钠固体,III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1)打开K3,关闭K2,打开K1将A中溶液滴入I中与B接触,关闭K1。一段时间后,III中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2)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II中盛放的可能是_________,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0.
制作松花蛋的主要原料可能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确定该原料的成分,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主要现象

取少量原料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
溶液变浑浊,且有明显放热

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A
无明显变化

向白色固体中加入试剂B,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试剂A
白色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试剂A变浑浊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②中,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溶质是  ,加入过量的试剂A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3)进行操作③的目的是   ,试剂A变浑浊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通过上述实验能够确定制作松花蛋的主要原料中,一定有的物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