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8种物质由下表中的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由两种元素组成,若将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该气体是 .
(2)固体B由三种元素组成,取少量B放入试管中,加入水振荡,溶液呈浑浊状.将B久置于A中能生成物质C,将C放入D溶液又能生成
(3)物质X与A、B、C、D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X为 ;A→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E和F组成相同,且均不含氧元素,组成E和F的元素是 l .将金属单质Y加入溶液E中,反应能生成F,反应可表示为E+Y→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氧 | 氯 | 钠 | 钙 | 铁 |
元素符号 | H | C | O | Cl | Na | Ca | Fe |
(1)气体A由两种元素组成,若将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该气体是 .
(2)固体B由三种元素组成,取少量B放入试管中,加入水振荡,溶液呈浑浊状.将B久置于A中能生成物质C,将C放入D溶液又能生成
A.生成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E和F组成相同,且均不含氧元素,组成E和F的元素是 l .将金属单质Y加入溶液E中,反应能生成F,反应可表示为E+Y→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实验课上,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四种溶液探究与指示剂的作用。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处理过程为将A和B中液体混合,得到红色废液E;将C和D中液体混合得到废液F;将E和F倒入烧杯中。

(1)向A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颜色为________色。
(2)A中液体和B中液体混合后,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
a.NaCl b.HCl c.NaOH
(3)C中液体和D中液体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继续对烧杯中的废液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呈中性。
(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中的废液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物质。
(5)为实现绿色排放(溶液呈中性),应对废液再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向A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颜色为________色。
(2)A中液体和B中液体混合后,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
a.NaCl b.HCl c.NaOH
(3)C中液体和D中液体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继续对烧杯中的废液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呈中性。
(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中的废液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物质。
实验操作 | 现象与结论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5)为实现绿色排放(溶液呈中性),应对废液再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3.
某化工厂生产的纯碱产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
为了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属实,向4个分别盛有浓度相同、质量均为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分别放入不同质量的纯碱产品,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计算(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纯碱产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标注是否真实.
(2)所用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属实,向4个分别盛有浓度相同、质量均为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分别放入不同质量的纯碱产品,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所称量的物质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加入纯碱产品质量/g | 2.8 | 5.6 | 11.2 | 14 |
烧杯中剩余物质量/g | 101.7 | 103.4 | 106.8 | 109.6 |
请计算(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纯碱产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标注是否真实.
(2)所用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单选题- (共18题)
14.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称量﹣计算﹣量取﹣溶解 B.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C. 计算﹣称量﹣溶解﹣量取 D. 量取﹣计算﹣称量﹣溶解
A. 称量﹣计算﹣量取﹣溶解 B.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C. 计算﹣称量﹣溶解﹣量取 D. 量取﹣计算﹣称量﹣溶解
15.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目的 | 鉴别CaCO3和Na2CO3 | 鉴别盐酸、NaCl溶液、Ca(OH)2溶液 |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 除去CO2中的少量水蒸气 |
方案1 | 加水 | 滴加碳酸钠溶液 | 滴加适量Na2CO3溶液 | 通过浓硫酸 |
方案2 | 滴加盐酸 |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滴加适量NaOH溶液 | 通过NaOH溶液 |
A.A | B.B | C.C | D.D |
19.
己知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以NOx表示)是氮气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NOx)等气体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稀薄燃烧发动机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和普通汽车发动机对比如下: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装有Pd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以上信息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发动机类型 | 发动机混合气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 | 发动机运转的温度 | 尾气中CO的含量 | 尾气中NOx的含量 |
普通发动机 | 1:15 | 较高 | 较高 | 较高 |
稀薄燃烧发动机 | 1:40 | 较低 | 较低 | 较低 |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装有Pd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以上信息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稀薄”的含义是指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 |
B.稀薄燃烧发动机尾气中NOx含量减少可能是因为温度低 |
C.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CO含量减少是因为燃烧不充分 |
D.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 +4CO![]() |
20.
图提到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
B.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 |
C.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
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
21.
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使反应容易进行,硫酸本身并不被分解。现用
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2%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
质质量分数变为10%,下列数据计算不正确的是
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2%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
质质量分数变为10%,下列数据计算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硫酸质量为16.4g | B.产生氧气质量为4g |
C.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36g | D.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64g |
5.选择题- (共18题)
34.某高校学生会发现同学们就餐时剩余饭菜较多,浪费严重,于是准备在校内倡导“光盘行动”,让同学们珍惜粮食,为了让同学们理解这次活动的重要性,校学生会在某天午餐后,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这餐饭菜的剩余情况,并将结果统计后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
6.填空题- (共3题)
40.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最初输水管材用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下列管材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2)钢铁生锈的条件是 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
①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滤液中的溶质组成可能为 .
(1)最初输水管材用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下列管材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2)钢铁生锈的条件是 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
①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滤液中的溶质组成可能为 .
41.
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在0~20℃时,KCl的溶解度 (填“>”或“<”)NaCl的溶解度.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20℃100g水加KCl20g升温至40℃升温至100℃A B 加KCl20gC 加28g KCl恒温100℃D E
①A~E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
②下列操作能使E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入2g KCl b.加入100g 100℃的水 c.降温至40℃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KCl | 27.6 | 34.0 | 40.0 | 45.5 | 51.1 | 56.7 |
(1)在0~20℃时,KCl的溶解度 (填“>”或“<”)NaCl的溶解度.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20℃100g水加KCl20g升温至40℃升温至100℃A B 加KCl20gC 加28g KCl恒温100℃D E

①A~E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
②下列操作能使E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入2g KCl b.加入100g 100℃的水 c.降温至40℃
42.
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
(1)氧和碳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2)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化钠由﹣构成.
(3)表中4个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4种物质的微粒.
若
表示A,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则C和D的化学式分别为 ,生成C和D的个数比为 .
(1)氧和碳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2)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化钠由﹣构成.
(3)表中4个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4种物质的微粒.
微观示意图 | ![]() | | | |
![]() | ![]() | ![]() | ![]() |
若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