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83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1/21

1.计算题(共1题)

1.
盐碱湖中捞出来的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食盐,为测定其中碳酸钠的含量,化学小组的同学将某纯碱样品24.6g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1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得到168g的食盐溶液.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O2的溶解忽略不计).

2.单选题(共17题)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做干燥剂B.浓硫酸做干燥剂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盐酸用于除铁锈
3.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3Fe+2O2Fe3O4
B. CaCO3CaO+CO2
C. C2H5OH+3O22CO2+3H2O
D. FeCl3+3NaOH=Fe(OH)3↓+3NaCl
4.
下列化学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2HB.H2C.2H2D.2H+
5.
三氧化二铋(Bi2O3)俗称铋黄,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三氧化二铋属于()
A.氧化物B.酸C.碱D.盐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纯牛奶C.白醋D.蒸馏水
7.
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质子数B.电子层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钙B.铜C.铝D.铁
9.
食醋是常用的调味品.食醋中含有的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酸由三种元素组成B.乙酸由 C、H、O三种原子构成
C.乙酸中所含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乙酸属于有机物
10.
用图所示简易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D.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1.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
B.t1°C时,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克饱和溶液
C.t2°C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1°C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12.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有关其挥发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B.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
C.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增大
D.氯化氢的分子运动速率比水分子快
1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B.点燃酒精灯C.稀释浓硫酸D.称量固体
14.
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图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番茄汁B.糖水C.牙膏D.肥皂水
15.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每天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下列食物中含蛋白质丰富的是(  )
        
A.蔬菜B.牛奶C.花生油D.米饭
16.
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在1200℃~1300℃时,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含硼纤维的材料可能具有耐热性
B. 氯化硼可能与水反应
C. 该反应中只有两种物质为气态
D. 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17.
下列做法,对保护环境不利的是(  )
A.开发推广氢能汽车B.汽车限购限行
C.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D.用天然气代替燃煤供暖
18.
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铁丝代替红磷,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将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少量的CO
C.用无色酚酞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D.将稀硫酸滴在金属表面,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3.选择题(共22题)

19.计算: {#mathml#}8{#/mathml#} + {#mathml#}3{#/mathml#} tan30°+|1﹣ {#mathml#}2{#/mathml#} |﹣(﹣ {#mathml#}12{#/mathml#} )﹣2
20.

以下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贡献最大的是(    )

21.

以下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贡献最大的是(    )

22.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且a≠0)中的x与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3

﹣2

﹣1

0

1

2

3

4

5

y

12

5

0

﹣3

﹣4

﹣3

0

5

12

给出了结论:

⑴二次函数y=ax2+bx+c有最小值,最小值为﹣3;

⑵当 {#mathml#}12<x<2{#/mathml#} 时,y<0;

⑶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且它们分别在y轴两侧.则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23.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

24.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

25.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发生在(    )

26.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发生在(    )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广州

材料二:国民政府以两广为基地,策略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主,实行各个击破。

请回答:

28.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29.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30.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31.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32.

***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33.

***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34.

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35.某商品经过连续两次降价,销售单价由原来的125元降到80元,则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blank#}1{#/blank#}.
36.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连接对角线BD,作AE⊥BD于E,CF⊥BD于F,

37.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连接对角线BD,作AE⊥BD于E,CF⊥BD于F,

38.

通过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从清政府获得了一项以前西方国家都没有获得过的特权,这一特权是(    )

39.

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40.

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4.填空题(共3题)

41.
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A溶液在黑色固体B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D,D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A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气体单质E与红色固体F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固体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将一定量的固体G放入一定量且过量M溶液中,能发生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4)向(3)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A溶液,溶液变为黄色,且溶质仅有一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1)硫酸亚铁常作补铁剂,人体缺铁会造成    (填字母序号).
A.骨质疏松    B.贫血    C.佝偻病    D.夜盲症
(2)铁制品长期使用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在铁制品表面镀铬(Cr)可以防止铁生锈,工业上获取镀铬原料三氧化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r2O7+X=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3)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他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小莉提出:上述实验中,省略某些实验也能达到目的.能被省略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②将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过滤,向所得滤液中加入铁粉,无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一定含有硫酸锌 B.可能含有硫酸铜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 D.滤渣中可能含有Zn、Fe、Cu.
43.
碳家族是化学世界中最庞大的家族,碳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有关碳元素的信息,碳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2)含碳的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材料应用广泛.下列用品,利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3)二氧化碳的循环对于地球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其中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工业上用“碳捕捉”技术将CO和CO2混合气体中的CO2捕捉并回收CO,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反应II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    
②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    
③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填字母序号).
A.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B.“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D.能量消耗大是该捕捉技术有待解决的问题.
 

5.实验题(共2题)

44.
认识反应规律,控制反应条件,让化学反应为人类服务。
(1)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通过对比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的不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同学对以上实验进行概括,得出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对图1实验应该进行三组对比分析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2)A常用于切割金属。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能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A物质具有可燃性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②该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③该反应过程中,若提高B物质的浓度及用量,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后,觉得探究很有意思,想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什么?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上述反应中,若二氧化碳过量,能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H2O+CO2=2NaHCO3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明做出如下猜想:
①含有NaOH和 Na2CO3;②含有Na2CO3和NaHCO3
[实验探究]为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项探究活动.
(1)对相关物质性质的研究.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无明显变化
产生气泡
加入饱和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现象I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上表中现象I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确认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反应后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
有沉淀产生
 

将步骤①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并将滤渣分成两部分.
 
 

向其中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原溶液中含有    

取另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 
   
 
   
猜想1正确
 
[反思与评价]
(1)若想直接证明小明的另一个猜想不正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应加做的实验是 

(2)小伟提出,小明的猜想不完全,反应后溶液的组成还可能是      (有几种写几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