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图11中A~F分别表示一种常见化合物,A、B都是氧化物,A通常为气态,F常用于实验室制取A(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B→D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F中还能相互反应的两种物质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B→D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F中还能相互反应的两种物质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1题)
2.
诗句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描述的全为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B.白玉为床,金作马 |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3.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K+、MnO4-、SO42- | B.NH4+、Na+、NO3-、Cl- |
C.K+、Ba2+、NO3-、Cl- | D.Mg2+、Fe3+、Cl-、NO3- |
6.
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 |
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
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 |
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 |
11.
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蜡烛时不慎使书本着火,用湿布盖灭 | B.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
C.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里 | D.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 |
12.
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出现红色的铜 |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D.镁条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5题)
15.
氮气、氦气、氧气、氢气、赤铁矿、磷矿粉5种物质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物质名称填写在横线上.
(1)工业炼铁的原料是___________;(2)属于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_;
(3)可充入节日庆典气球,且安全的是_________;(4)用作化肥的是____________;
(5)为延长灯泡使用寿命而充入的气体是_________.
(1)工业炼铁的原料是___________;(2)属于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_;
(3)可充入节日庆典气球,且安全的是_________;(4)用作化肥的是____________;
(5)为延长灯泡使用寿命而充入的气体是_________.
16.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用化学用语答)________水;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沉降或过滤_______;
(3)常见的几种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蒸馏_______.
(4)“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小视,请回答:

实验A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C中的水除提供热量外,还起到了隔绝空气______________作用.
(5)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D(填字母).
(6)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CH3OH+12O2+6NH3 ===3X+5CO2+19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用化学用语答)________水;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沉降或过滤_______;
(3)常见的几种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蒸馏_______.
(4)“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小视,请回答:

实验A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C中的水除提供热量外,还起到了隔绝空气______________作用.
(5)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D(填字母).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 B.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征 |
C.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 | D.氯化钠分子是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5CH3OH+12O2+6NH3 ===3X+5CO2+19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7.
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_________,(2)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个氢离子 _________,(4)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5)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6)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
(1)2个氮原子 _________,(2)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个氢离子 _________,(4)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5)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6)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
18.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______g;
(2)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降温____________;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__(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4)下表为K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由上表可推测KCl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增大(填“增大”或“减小”).
②在1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 KCl固体,充分混合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_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过程中的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__加快溶解速率;将其温度升高到40℃时,若不考虑溶剂的变化,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______g;
(2)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降温____________;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__(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4)下表为K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27.6 | 31.0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48.3 | 51.1 |
①由上表可推测KCl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增大(填“增大”或“减小”).
②在1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 KCl固体,充分混合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_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过程中的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__加快溶解速率;将其温度升高到40℃时,若不考虑溶剂的变化,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9.
6月12日端午节,妈妈带小凤去市场购物,在选购衣服时,小凤用自己学过的化学知识很轻松地帮妈妈区分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三种不同材质的衣料.她使用的是_________的方法.在妈妈购买的纯棉T恤、塑料整理箱、顺丁橡胶底运动鞋、腈纶背包等物品中,小凤指出其中不含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20.
(10分)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中属于加热仪器的是 (填名称)。从A-F装置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改进方法是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若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块状固体药品为 ;若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在其中装入适量的 ,出现 现象时,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
(4)若要制取氢气,可以使用D或E装置收集的原因是 ;若选用F装置代替D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长”或“短”)导管口通入。

(1)①②中属于加热仪器的是 (填名称)。从A-F装置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改进方法是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若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块状固体药品为 ;若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在其中装入适量的 ,出现 现象时,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
(4)若要制取氢气,可以使用D或E装置收集的原因是 ;若选用F装置代替D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长”或“短”)导管口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