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收集并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想假设)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 。
(查阅资料)①:Mg(HCO3)2能溶于水; ②: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③: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 | 观察到 | 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
秤取一定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碱石灰,再通入浓硫酸,分别称量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 | 碱石灰增重,浓硫酸不变 | |
(反思评价)其他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改进方法是 。
2.计算题- (共1题)
反应时间 | t1 | t2 | t3 | t4 | t5 |
烧杯和药品质量/g | 516.6 | 507.8 | m | 503.4 | 503.4 |
请计算:(反应方程式为:BaCO3+ 2HCl = BaCl2+ H2O + CO2↑)
(1)表中的“m”为。
(2)该产品中碳酸钡的质量分数。
(3)当产品中碳酸钡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单选题- (共20题)

A.X是O2 |
B.C6H12O6是有机物 |
C.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置换反应 |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2
C. 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D. 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
|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A | 在混有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出现白色沉淀 | 碳酸钠已被除净 |
B |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未变 浑浊 |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
C | 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 红色褪去 | 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
D |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 试管内液面 上升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
A.A | B.B | C.C | D.D |
A.将Zn分别加入FeSO4、CuSO4溶液中 | B.将Zn、Fe 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 |
C.将Fe分别加入ZnSO4、CuSO4溶液中 | D.将Fe、Cu分别加入ZnSO4溶液中 |

A.在t2℃时,a的溶解度等于b的溶解度 |
B.在t1℃时,a、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
C.c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
D.将t2℃的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b |
4.选择题- (共13题)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②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③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而没有任何形式的回报 ④亲社会行为的“火炬”不仅会照亮别人,也能温暖自己
①政府着眼于民生建设,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②我国积极落实教育公平、控制房价,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民生
③这些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④人民平均享有改革成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①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 ②将国家利益视为最高利益
③引起关注,抬高知名度的表现 ④维护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表现
①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 ②将国家利益视为最高利益
③引起关注,抬高知名度的表现 ④维护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表现
①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 ②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
③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 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
①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 ②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
③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 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
据悉,我校学生会打算举办一次“微公益在行动”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以国家利益为重,坚决捍卫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②对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事听之任之,视而不见
③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④对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事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①改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②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③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④从我做起,只对自己负责
5.填空题- (共4题)
(1)为了健康,建议人们出行时尽量戴口罩。防PM2.5的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作用 。
(2)下列行为中可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①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②随意丢弃一次性快餐盒和塑料制品
③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直接排放④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
⑤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燃煤、扬尘对 PM2.5的贡献率超过了50%。为减少污染,需要对煤综合利用。下面是煤的一种综合利用方式,请你进行分析。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①构成丙物质的元素质量比是 ,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②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 。
(1)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填字母序号)。

(2)钢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高炉炼铁常以焦炭、铁矿石、石灰石、空气等为原料。炼铁过程中,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人们常采取在铁制品表面涂刷油漆等方法,以防止其锈蚀。上述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含有H2SO4、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一些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部分产物未列出)。请结合实验方案回答:

操作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F六种物质中含铁元素的有 (填字母代号)。

(1)温泉水中有很多矿物质(例如硫酸钠),硫酸钠的溶解
度表如下所示。要将其从温泉水中提取出来通常采用的方
法是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溶解度/g | 4.9 | 9.1 | 19.5 | 40.8 | 48.8 | 47.6 | 45.3 | 45 | 43.7 | 42.7 |
(2)温泉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3)10℃时,在100g 水中加入47g Na2SO4固体,充分溶解后,加热到60℃。加热前后,有
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3% |
B.10℃时和6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C.加热过程中,6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
D.加热过程中,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始终不变 |
E.10℃升至60℃,Na2SO4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
F.加热过程中,Na2SO4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终又变成饱和溶液 |
(1)取少量A的无色溶液,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A的水溶液显 性。
(2)向上述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气体B,无浑浊现象,且反应后溶液仍为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向(2)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量C的溶液,出现浑浊现象。过滤后,滤液仍为蓝色。由此推断,
C物质是 (写化学式),产生浑浊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D溶液,没有气泡产生,反应后溶液变为红色。由此推断,D物质是
(写化学式),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指示剂除外)可能是 (写出所有可能)。
6.实验题- (共2题)

(1)A处放碳酸钠固体,B处放适量石蕊溶液,用注射器注入少量稀盐酸,同时打开K。一段时间
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说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A处放二氧化锰,B处放木炭,C中放澄清石灰水。为验
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打开K,用注射器注入一定量氮气, (填操作方法),
木炭不燃烧,此操作目的是 。
②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注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同时打开K,A处产生气体,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在B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木炭燃烧,发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