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B、C、D、E、F、G七种元素中, A元素的单质能供给动植物呼吸;B的原子中没有中子;C是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人体骨骼和牙齿中;D是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F是组成食盐的两种元素;人体中缺乏G元素会患贫血病。以下物质是由这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是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若甲由四种元素组成,甲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若甲、乙两物质敞口放置均会变质,且变质后配成的两溶液又会反应生成甲。则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甲能与不同类别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分别生成乙、丙,且乙、丙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1)若甲是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若甲由四种元素组成,甲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若甲、乙两物质敞口放置均会变质,且变质后配成的两溶液又会反应生成甲。则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点燃 |
(4)若甲能与不同类别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分别生成乙、丙,且乙、丙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2.流程题- (共1题)
2.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铁制品容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 。
(4)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液制取海绵铜(Cu)和氧化铁两种产品,过程如下图所示(过程中不引入其他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溶液D中的溶质为 ;
②检验C过量的方法是 ;
③A~G七种物质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 (填字母序号)。
(1)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铁制品容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 。
(4)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液制取海绵铜(Cu)和氧化铁两种产品,过程如下图所示(过程中不引入其他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溶液D中的溶质为 ;
②检验C过量的方法是 ;
③A~G七种物质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 (填字母序号)。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实验课上,甲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酸碱性,乙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石灰水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如右图所示)。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甲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A中,得到蓝色溶液;乙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B中,得到蓝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最终将A中的溶液和B中的上层清液倒入烧杯C中。

(1)甲同学的实验中向 中滴加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为红色。
(2)甲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后,烧杯A中的溶液溶质一定有 。
A.HCl B.NaOH C.NaCl
(3)两位同学继续对烧杯C中的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C中的废液除石蕊和水外,其组成可能为:
,② ,③ 。
(设计完成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烧杯C中的废液可能的组成:
(4)最后,两位同学向烧杯C中加入 ,实现了此次实验的绿色排放(呈中性)。

(1)甲同学的实验中向 中滴加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为红色。
(2)甲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后,烧杯A中的溶液溶质一定有 。
A.HCl B.NaOH C.NaCl
(3)两位同学继续对烧杯C中的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C中的废液除石蕊和水外,其组成可能为:
,② ,③ 。
(设计完成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烧杯C中的废液可能的组成:
操作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4)最后,两位同学向烧杯C中加入 ,实现了此次实验的绿色排放(呈中性)。
4.简答题- (共1题)
4.
(3分)某化工厂生产的氧化亚铜(Cu2O)产品中常含有10%的金属铜。现准备用40 t该产品生产10%的硫酸铜溶液。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
求:所需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质量和加水的质量。
求:所需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质量和加水的质量。
5.单选题- (共14题)
10.
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它能用作高效催化剂。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粉,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FeCl2﹒nH2O加热脱水干燥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纳米级铁粉会与水反应。 |
B.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FeCl2![]() |
C.纳米级Fe粉比普通 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 |
D.实验中通入的N2只起到防止纳米级铁粉自燃的作用 |
1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 |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 向相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的稀盐酸 |
![]() | ![]() | ![]() | ![]() |
A.A | B.B | C.C | D.D |
14.
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溶液为无色 |
B.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情况 |
C.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只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
D.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 |
17.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中的CO2 | 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
B |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 点燃,闻气味 |
C |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
D | 区分NaOH和Ca(OH)2溶液 | 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 |
A.A | B.B | C.C | D.D |
18.
某活动小组从工厂收集到了一些含有硝酸银的废液,以及废铁屑、废锌屑的混合物。在回收银时,他们将一定量的上述金属混合物加入到含硝酸银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滤液。为了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他们做出了下列猜想: ①溶质为硝酸亚铁;②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银;③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④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和硝酸银。其中合理的猜想是
A.③④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6.选择题- (共12题)
19.在泉城济南,始终活跃着这样一群人,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从各地会聚在一起,到敬老院照顾老人,到福利院照看孩子,到社区、广场、学校开展家电维修、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主题活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泉城义工。九年时间,从最初的146人发展到如今的12万余人,泉城义工用最平凡的行动展示了最真挚的关爱,用最简单的声音唱出了最美的音符。泉城义工的做法( )
20.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说:“经历了十多年前的SARS,公共卫生事业受到了重视,公共卫生专家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国家应对流行病的策略已经做了调整。”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
22.广东18岁女孩安琪被某服装店店主怀疑偷窃,店主将安琪在店内的监控发上微博,称“穿花衣服的是小偷,求人肉”。安琪的住址隐私全被曝光,网上充斥着辱骂。不堪重负的她选择了投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2016年12月3日,人们在河中发现了安琪的尸体,店主蔡某已被刑拘。店主轻率的微博和网友的人肉搜索及辱骂导致悲剧的发生,血的案例警示网民( )
23.广东18岁女孩安琪被某服装店店主怀疑偷窃,店主将安琪在店内的监控发上微博,称“穿花衣服的是小偷,求人肉”。安琪的住址隐私全被曝光,网上充斥着辱骂。不堪重负的她选择了投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2016年12月3日,人们在河中发现了安琪的尸体,店主蔡某已被刑拘。店主轻率的微博和网友的人肉搜索及辱骂导致悲剧的发生,血的案例警示网民( )
24.2013年8月15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该坚守“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这启示我们( )
25.司机驾车出行,肯定希望有一个良好的路况和交通秩序。就是说,能够在一个秩序良好的路况下行车,是个人利益所在。而良好的路况和交通秩序又是公共利益,如果我不遵守交通规则,他也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大家都会受到不良交通秩序的危害。这告诉我们( )
26.小明同学在寒假中参加了其生活的小区文明创建的活动。在活动中,小明发现小区存在以下问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居民搓麻将赌博通宵达旦,浪费自来水现象严重,草地喷灌龙头任意排放,花园休闲椅损毁现象严重。
27.小明同学在寒假中参加了其生活的小区文明创建的活动。在活动中,小明发现小区存在以下问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居民搓麻将赌博通宵达旦,浪费自来水现象严重,草地喷灌龙头任意排放,花园休闲椅损毁现象严重。
30.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
甲:“哥们儿抽根烟。”乙:“真有味!”甲:“哥们儿嗑颗药。”乙:“真过瘾!” 甲:“哥们儿一起干。”乙:“真刺激!”甲:“哥们儿一起坐牢了。”乙:“真后悔!”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 )
7.填空题- (共1题)
31.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 ,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向B中溶液再加入6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先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 ,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向B中溶液再加入6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先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8.实验题- (共2题)
32.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装置A和E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先 ,目的是 。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装置A和E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先 ,目的是 。
33.
课外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实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同时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1)实验前,用手紧握容器Ⅰ,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松手后,对容器Ⅱ重复以上操作,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以上实验说明 。

(2)实验a,容器I中放的固体药品为 。
(3)实验b的现象 。
(4)实验c,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红墨水的液面位置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实验 编号 | 容器I | 针筒I | 容器II | 针筒II | 红墨水 液面位置 |
a | | 10ml 水 | NaCl | 10ml 水 | 保持 左高右低 |
b | 二氧化碳 (充满) | 10ml 澄清石灰水 | 二氧化碳 (充满) | 10ml 浓氢氧化钠溶液 | |
c | 1g锌 | 15ml盐酸 | 1g镁 | 15ml盐酸 | |
(1)实验前,用手紧握容器Ⅰ,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松手后,对容器Ⅱ重复以上操作,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以上实验说明 。

(2)实验a,容器I中放的固体药品为 。
(3)实验b的现象 。
(4)实验c,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红墨水的液面位置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