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现向4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同时测定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请分析计算:
(1)4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 4 g的氢氧化钠;当滴入36.5g盐酸时,溶液的pH为 7 .
(2)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4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 4 g的氢氧化钠;当滴入36.5g盐酸时,溶液的pH为 7 .
(2)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单选题- (共9题)
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下列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aHCO3表示小苏打 B. 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2Mg表示2个镁元素 D. 2CO+O2
2CO2属于置换反应
A. NaHCO3表示小苏打 B. 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2Mg表示2个镁元素 D. 2CO+O2

3.
纯净物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
CO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 B.X的化学式为CH4 |
C.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 D.X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4.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
5.
溶解度曲线是物质溶解性的直观体现,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b物质结晶析出主要采用降温的方法 |
B.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 |
D.t2℃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6.
课本上有8个“基础实验”,以提升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持续加热食盐溶液直至水分蒸干 |
B.“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要预留少量的水 |
C.“溶液的酸碱度”实验中,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酸碱度 |
D.“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
7.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化学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复燃 | B.敞开浓盐酸是试剂瓶口冒出白烟 |
C.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 D.马铃薯片遇到碘酒后颜色不变 |
8.
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食醋清除水垢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②馒头烤焦变黑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 C | ①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 ②蔬菜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 |
B | 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 D | ①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的完全燃烧 ②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
A.A | B.B | C.C | D.D |
9.
正确的实验方案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下列化学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 |
B.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C.用活性炭、塑料瓶等物品制作简易净水器 |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纱线和羊毛线 |
10.
“向污染宣战”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徐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 | B.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 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 |
3.选择题- (共8题)
4.填空题- (共4题)
19.
请根据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 ,b是 .
(2)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正立于烧杯中(装置见图2),敞口一会儿,集气瓶外壁上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自上面而下变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 的性质,还说明二氧化碳气体 ,能与 .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 ,b是 .
(2)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正立于烧杯中(装置见图2),敞口一会儿,集气瓶外壁上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自上面而下变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 的性质,还说明二氧化碳气体 ,能与 .
20.
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和铝都可以制作炊具,主要利用了它们的 性.
(2)金属锌可以提取AgNO3废水中的银,这是因为锌的活动性比银 .
(3)将生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浅绿色溶液,该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主要是
(写符号),溶液底部残留的黑色不溶物主要是 .
(1)铁和铝都可以制作炊具,主要利用了它们的 性.
(2)金属锌可以提取AgNO3废水中的银,这是因为锌的活动性比银 .
(3)将生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浅绿色溶液,该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主要是
(写符号),溶液底部残留的黑色不溶物主要是 .
21.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井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一般通过 的方法清除;要证明得到的水属于硬水,可以加入 .日常生活中要降低井水(或自来水)的硬度,同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多采用 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能得到绿色能源﹣氢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电解水时,若得到10mL氢气,同时能产生 mL的氧气,据此可以推出水的组成.
(1)井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一般通过 的方法清除;要证明得到的水属于硬水,可以加入 .日常生活中要降低井水(或自来水)的硬度,同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多采用 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能得到绿色能源﹣氢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电解水时,若得到10mL氢气,同时能产生 mL的氧气,据此可以推出水的组成.
22.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请选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2)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溶剂是 .
(3)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4)可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 .
(5)“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
|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2)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溶剂是 .
(3)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4)可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 .
(5)“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
5.实验题- (共1题)
23.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
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 ,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 ,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 ,充分反应 |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为变 为 色 | 猜想 错误 |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 | / | 猜想 正确 |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