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徐州卷)化学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683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4/8/13

1.计算题(共1题)

1.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现向4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同时测定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请分析计算:
(1)4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 4 g的氢氧化钠;当滴入36.5g盐酸时,溶液的pH为 7 .
(2)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单选题(共9题)

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下列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aHCO3表示小苏打 B. 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2Mg表示2个镁元素 D. 2CO+O22CO2属于置换反应
3.
纯净物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B.X的化学式为CH4
C.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X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4.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5.
溶解度曲线是物质溶解性的直观体现,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b物质结晶析出主要采用降温的方法
B.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
D.t2℃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6.
课本上有8个“基础实验”,以提升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持续加热食盐溶液直至水分蒸干
B.“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要预留少量的水
C.“溶液的酸碱度”实验中,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酸碱度
D.“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7.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化学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复燃B.敞开浓盐酸是试剂瓶口冒出白烟
C.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无色无味气体D.马铃薯片遇到碘酒后颜色不变
8.
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食醋清除水垢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②馒头烤焦变黑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C
①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
②蔬菜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
B
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
①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的完全燃烧
②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A.AB.BC.CD.D
9.
正确的实验方案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下列化学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
B.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C.用活性炭、塑料瓶等物品制作简易净水器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纱线和羊毛线
10.
“向污染宣战”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徐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B.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

3.选择题(共8题)

11.下列四幅图是江门市的韩庚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一幅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某一天测得),他忘了哪一幅是暑假期间绘制的,请你帮他找出(  )
12.根据图示,读出A点的海拔是(  )

13.根据图示,读出A点的海拔是(  )

14.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原因是由(  )
15.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按内容由详到略的排列是(  )

①世界地图 ②中国地图  ③江苏省地图 ④吴江地图

16.“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一现象只能在地球(  )地方实现。
17.“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一现象只能在地球(  )地方实现。
18.每年5月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其大量降雨是下面哪一种情形?(  )

4.填空题(共4题)

19.
请根据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     ,b是
(2)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4)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正立于烧杯中(装置见图2),敞口一会儿,集气瓶外壁上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自上面而下变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 的性质,还说明二氧化碳气体     ,能与
20.
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和铝都可以制作炊具,主要利用了它们的    性.
(2)金属锌可以提取AgNO3废水中的银,这是因为锌的活动性比银   
(3)将生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浅绿色溶液,该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主要是
    (写符号),溶液底部残留的黑色不溶物主要是  
21.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井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一般通过   的方法清除;要证明得到的水属于硬水,可以加入 .日常生活中要降低井水(或自来水)的硬度,同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多采用  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能得到绿色能源﹣氢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电解水时,若得到10mL氢气,同时能产生 mL的氧气,据此可以推出水的组成.
22.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请选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干冰;
B.酒精;
C.硝酸钾;
D.碳酸钠;E、聚乙烯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2)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溶剂是     
(3)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4)可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
(5)“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5.实验题(共1题)

23.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  ,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 ,充分反应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为变
  
猜想    错误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
/
猜想 正确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